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阅读理解的过程和层次 | 第10-12页 |
1.1.1 阅读理解的过程 | 第10-11页 |
1.1.2 阅读理解的层次 | 第11-12页 |
1.2 语篇与语篇分析的定义 | 第12-13页 |
1.2.1 语篇 | 第12页 |
1.2.2 语篇分析 | 第12-13页 |
1.3 衔接与连贯 | 第13-14页 |
1.3.1 衔接 | 第13页 |
1.3.2 连贯 | 第13-14页 |
1.4 图式理论 | 第14-15页 |
1.4.1 图式的概念 | 第14页 |
1.4.2 图式理论在语篇阅读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1.5 英语语篇结构模式类型 | 第15-17页 |
1.5.1 一般—特殊模式 | 第15-16页 |
1.5.2 问题—解决模式 | 第16页 |
1.5.3 匹配比较型 | 第16-17页 |
2. NMET阅读理解测试的要求、特点及考生阅读现状 | 第17-22页 |
2.1 NMET阅读理解题的考查要求 | 第17页 |
2.2 近几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命题考查特点 | 第17-19页 |
2.2.1 体裁和内容特点 | 第17-18页 |
2.2.2 语言和句子结构特点 | 第18页 |
2.2.3 题型特点 | 第18页 |
2.2.4 语篇结构特点 | 第18-19页 |
2.3 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问题所在 | 第19-21页 |
2.3.1 测试结果分析 | 第19-20页 |
2.3.2 影响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因素 | 第20-21页 |
2.4 问题解决的途径—语篇分析理论的运用 | 第21-22页 |
3. 语篇分析理论在阅读理解测试中的具体运用 | 第22-29页 |
3.1 微观方面分析 | 第22-25页 |
3.1.1 从词汇的衔接关系分析 | 第22-23页 |
3.1.2 从逻辑连接关系分析 | 第23页 |
3.1.3 从语法手段来分析 | 第23-25页 |
3.2 宏观方面分析—语篇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3.2.1 叙述语体结构 | 第25页 |
3.2.2 论证体结构 | 第25-27页 |
3.2.3 说明语体结构 | 第27页 |
3.3 利用相关图式分析 | 第27-29页 |
4. 语篇分析理论对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的启示 | 第29-35页 |
4.1 图示理论给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的启示 | 第29-31页 |
4.1.1 丰富图式 | 第29页 |
4.1.2 激活图式 | 第29-30页 |
4.1.3 建立图式 | 第30-31页 |
4.1.4 运用图式 | 第31页 |
4.2 语篇模式对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的启示—体裁教学法 | 第31-33页 |
4.2.1 记叙文(narration)阅读教学方法及课文篇目 | 第32页 |
4.2.2 说明文文体(expositive writing)阅读教学方法及课文篇目 | 第32-33页 |
4.3 重视各类衔接手段的教学与训练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