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燃料润滑性能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 | 第13-16页 |
| ·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3-15页 |
| ·柴油机喷射系统的常见故障、原因及常用解决办法 | 第15-16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9页 |
| ·选题的意义、目的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课题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第19-33页 |
| ·磨损原理 | 第19-21页 |
| ·磨损的定义及度量 | 第19-20页 |
| ·磨损的阶段划分 | 第20页 |
| ·磨损的种类 | 第20-21页 |
| ·润滑 | 第21-31页 |
| ·流体润滑 | 第21-27页 |
| ·边界润滑 | 第27-31页 |
| ·本章总结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石化柴油与菜籽油生物柴油润滑性能的实验研究 | 第33-39页 |
| ·实验过程 | 第33-34页 |
| ·实验目的 | 第33页 |
| ·实验条件 | 第33页 |
| ·实验方案 | 第33-34页 |
| ·铁谱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 ·表面三维形貌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 ·磨损失重对比分析 | 第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本章总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柱塞偶件摩擦磨损实验台的设计 | 第39-51页 |
| ·系统构成 | 第39-41页 |
| ·实验台硬件设计 | 第41-46页 |
| ·机械结构设计 | 第41-43页 |
| ·硬件电路设计 | 第43-46页 |
| ·实验台软件部分设计 | 第46-50页 |
| ·下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 第46-48页 |
| ·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 第48-50页 |
| ·本章总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混合燃料润滑性能的实验研究 | 第51-65页 |
|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 ·柱塞套摩擦磨损实验 | 第51-60页 |
| ·B0实验结果 | 第51-53页 |
| ·B20实验结果 | 第53-55页 |
| ·B50实验结果 | 第55-56页 |
| ·B70实验结果 | 第56-57页 |
| ·B100实验结果 | 第57-60页 |
| ·气相色谱实验 | 第60-65页 |
| ·色相色谱简介 | 第60-61页 |
| ·五种润滑油的气相色谱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5页 |
| 第六章 润滑模型的建立及理论分析 | 第65-77页 |
| ·活塞环一缸套润滑模型的建立及各参数的理论分析 | 第65-70页 |
| ·对于柱塞偶件实验的理论建模分析 | 第70-76页 |
| ·剪切流动 | 第72-73页 |
| ·压差流动 | 第73-74页 |
| ·柱塞偶件运动的速度、流量分析 | 第74-76页 |
| ·本章总结 | 第76-77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 ·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 ·展望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5-87页 |
| 附录B 实验装置 | 第87-89页 |
| 附录C 柱塞偶件上下位机程序 | 第89-104页 |
| C.1 下位机程序 | 第89-96页 |
| C.2 上位机程序 | 第96-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