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符号表 | 第1-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引言 | 第8页 |
·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8-10页 |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课题的研究现状与水平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路线、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10-15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第10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图与创新点 | 第10-15页 |
2 诚信伦理在企业经济伦理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15-18页 |
·企业诚信伦理与企业经济伦理 | 第15页 |
·诚信伦理在企业经济伦理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15-18页 |
·诚信伦理是企业经济伦理关系中的基本关系 | 第15-16页 |
·诚信伦理在企业经济伦理建构的地位与作用 | 第16-17页 |
·诚信伦理在企业经济伦理构建中的迫切性 | 第17-18页 |
3 企业诚信伦理的概念与内涵 | 第18-23页 |
·传统文化中企业诚信伦理的概念与内涵 | 第18-19页 |
·西方文化中企业诚信伦理 | 第19页 |
·马克思主义的企业诚信伦理 | 第19-20页 |
·当代企业诚信伦理 | 第20-23页 |
·当代企业诚信伦理概念 | 第20页 |
·当代企业诚信伦理内涵 | 第20-21页 |
·当前企业诚信伦理认识误区 | 第21-23页 |
4. 企业诚信伦理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 第23-29页 |
·企业诚信伦理失范的现状 | 第23-26页 |
·企业诚信伦理精神匾乏 | 第24-25页 |
·企业诚信伦理观念淡漠 | 第25页 |
·企业诚信伦理规范乏力 | 第25-26页 |
·企业诚信伦理失范的原因 | 第26-29页 |
·历史原因导致的道德支持弱化 | 第26页 |
·经济体制中的不和谐因素 | 第26-27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不健全 | 第27-29页 |
5.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9-52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的概念特点意义 | 第29-31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的概念特点 | 第29-30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的意义 | 第30-31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的标准与原则 | 第31-34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的标准 | 第31-33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的原则 | 第33-34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的可行性论证 | 第34-35页 |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为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提供了条件 | 第34页 |
·转轨经济为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提供了客观对象 | 第34页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为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第34-35页 |
·企业诚信伦理机制评估中的主体与客体 | 第35-36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的主体 | 第35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的客体 | 第35-36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模型构建方案 | 第36-40页 |
·分解评估内容为各层级指标 | 第36页 |
·选择典型性指标确定评估指标体系 | 第36-38页 |
·确定指标层次及相应权重建立数学模型 | 第38-40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模型具体指标分析 | 第40-42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外在的具体表现指标分析 | 第40-41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内在的具体表现指标分析 | 第41-42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数学模型的具体内容 | 第42-52页 |
·选定企业诚信伦理的评估指标集 | 第42页 |
·确定企业诚信伦理评估等级 | 第42-43页 |
·确定各评估指标间的权重分配 | 第43-44页 |
·提高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数学模型抗干扰性 | 第44-45页 |
·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机制数学模型的具体运用 | 第45-52页 |
6. 结束语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2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56-5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