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船山的“性情”论 | 第9-22页 |
第一节 “性情”的历史发展回顾 | 第9-14页 |
第二节 船山的“性情”观 | 第14-22页 |
一、“性”之生成的哲学基础 | 第14-16页 |
二、“性”的形态 | 第16-18页 |
三、“性”与“情”的关系 | 第18-19页 |
四、“心统性情” | 第19-22页 |
第二章 “诗道性情”的诗学纲领 | 第22-28页 |
第一节 “诗道性情”的提出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诗道性情”的涵义 | 第23-25页 |
第三节 “诗道性情”的特性 | 第25-26页 |
第四节 “诗道性情”的类型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现量与比量 | 第28-39页 |
第一节 现量和比量的涵义 | 第28-30页 |
第二节 现量的诗学意蕴 | 第30-35页 |
第三节 比量的诗学意蕴 | 第35-39页 |
第四章 船山的声情观 | 第39-47页 |
第一节 诗歌的音乐性 | 第39-43页 |
第二节 “声情”的诗学意蕴 | 第43-47页 |
第五章 船山的情景观 | 第47-55页 |
第一节 “情景”的历史发展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情景”的诗学意蕴 | 第48-55页 |
第六章 船山诗学思想的意义 | 第55-59页 |
参考书目 | 第59-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