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 | 第10-11页 |
·冠心病现状与治疗 | 第11-12页 |
·冠脉造影 | 第12-13页 |
·血管内超声 | 第13-14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造影系统原理及血管二维信息提取 | 第19-31页 |
·诊断冠心病常用方法 | 第19-20页 |
·X 射线成像 | 第20-23页 |
·X 射线成像原理 | 第21页 |
·X 射线血管造影术 | 第21-22页 |
·X 射线成像方法 | 第22页 |
·X 射线图像特点 | 第22-23页 |
·冠状动脉造影系统 | 第23-28页 |
·造影系统的原理 | 第24-26页 |
·造影系统的分类 | 第26页 |
·造影角度 | 第26-28页 |
·造影图像的预处理及血管二维信息提取 | 第28-29页 |
·造影图像预处理 | 第28页 |
·血管二维信息提取 | 第28-29页 |
·本章总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冠状动脉树中感兴趣血管段最佳视角的研究 | 第31-81页 |
·感兴趣血管段最佳视角的定义 | 第31-34页 |
·感兴趣血管段投影缩短百分比计算 | 第34-38页 |
·满足感兴趣血管段最小投影缩短的造影角度计算 | 第38-69页 |
·几何法 | 第39-42页 |
·血管投影缩短最小化法 | 第42-63页 |
·冠状动脉树的三维重建方法 | 第43-46页 |
·几何变换矩阵的优化 | 第46-52页 |
·感兴趣血管段三维骨架的B 样条拟合 | 第52-54页 |
·满足感兴趣血管段最小投影缩短的造影角度计算 | 第54-60页 |
·血管投影缩短最小化法实验 | 第60-63页 |
·平面拟合法 | 第63-68页 |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平面拟合 | 第63-64页 |
·最佳平面拟合 | 第64-65页 |
·两种平面拟合法的拟合精度比较 | 第65-67页 |
·平面拟合法实验 | 第67-68页 |
·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 第68-69页 |
·满足感兴趣血管段最小遮盖的造影角度计算 | 第69-79页 |
·血管遮盖的定义 | 第69-72页 |
·感兴趣血管段最小遮盖的计算 | 第72-77页 |
·感兴趣血管段最佳视角的计算 | 第77-78页 |
·满足感兴趣血管段最小遮盖的造影角度实验 | 第78-79页 |
·本章总结 | 第79-81页 |
第四章 感兴趣血管段最佳视角实验 | 第81-108页 |
·冠状动脉树的投影图像显示 | 第81-84页 |
·OpenGL 成像过程 | 第81-83页 |
·造影系统的透视投影原理和OpenGL 中的透视投影原理 | 第83-84页 |
·冠状动脉树的投影图像显示实例 | 第84页 |
·临床造影图像实验 | 第84-99页 |
·实验实例1 | 第85-90页 |
·实验实例2 | 第90-95页 |
·实验实例3 | 第95-99页 |
·冠状动脉树实物模型造影图像实验 | 第99-106页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106-107页 |
·本章总结 | 第107-108页 |
第五章 血管内超声与冠脉造影融合的初步研究 | 第108-122页 |
·造影图像中导管路径的提取和三维重建 | 第109-110页 |
·血管内超声图像的获取 | 第110页 |
·血管内超声图像的边缘提取 | 第110-117页 |
·Snake 模型边缘检测原理 | 第111-115页 |
·Snake 模型的求解 | 第115-117页 |
·血管内超声与冠脉造影的融合 | 第117-120页 |
·相邻帧超声图像间相对方位的确定 | 第117-118页 |
·超声图像序列绝对方位的确定 | 第118-120页 |
·血管内超声和冠脉造影融合结果的显示 | 第120-121页 |
·本章总结 | 第121-122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2-123页 |
·创新点 | 第123-125页 |
·展望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