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S | 第7-8页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2 植物体细胞胚状体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植物体细胞胚胎的形成原理研究简述 | 第10-11页 |
·影响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主要因素 | 第11-12页 |
·体细胞胚再生植株的遗传变异 | 第12-13页 |
·体细胞胚胎途径用于建立受体转基因体系 | 第13页 |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应用 | 第13页 |
3 观赏植物抗逆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抗衰老调节 | 第14页 |
·抗逆性改良 | 第14-15页 |
4 菊花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农杆菌介导的菊花转化 | 第16-17页 |
·基因枪转化 | 第17页 |
·GUS基因转化菊花及表达检测 | 第17页 |
·转基因的稳定表达 | 第17-18页 |
·转基因表达定位 | 第18页 |
·转基因菊花育种 | 第18-20页 |
5 植物抗逆转录因子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植物在逆境胁迫下诱导表达的基因 | 第20-21页 |
·与抗逆相关的转录因子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地被菊花‘FALL COLOR’体细胞胚途径高频再生体系建立 | 第24-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试验仪器 | 第25页 |
·体细胞胚途径植株再生 | 第25页 |
·培养基类型 | 第25-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不同培养基类型、不同时间对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和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 | 第26页 |
·不同2.4-D浓度(诱导15d)对菊花体细胞胚途径再生的影响 | 第26-28页 |
·不同诱导时间对菊花体细胞胚途径再生的影响 | 第28-29页 |
3 讨论 | 第29-31页 |
·植物激素与体细胞胚发生 | 第29页 |
·诱导时间对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 | 第29页 |
·菊花体细胞胚获得的意义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拟南芥DREBIA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31-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材料处理与培养基类型 | 第31-32页 |
·农杆菌菌株和质粒 | 第32页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32-33页 |
·外源基因整合的检测 | 第33-34页 |
1.S DREBIA基因在转化株有性繁殖后代的遗传性检测 | 第34-35页 |
·RT-PCR检测转基因植株外源基因的表达 | 第35-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36-37页 |
·PCR和PCR-Southem杂交分析证实外源基因的整合及其遗传的稳定性 | 第37页 |
·DREBIA基因在转化株有性繁殖后代中的遗传稳定性检测 | 第37-39页 |
·RT-PCR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在胁迫条件下的超量表达 | 第39-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菊花对Km敏感性 | 第41-42页 |
·转基因菊花的遗传稳定性 | 第42页 |
·DREBIA基因的逆境表达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分析和抗旱、抗盐性检测 | 第43-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植物材料 | 第44页 |
·干旱胁迫处理 | 第44页 |
·盐胁迫处理 | 第44-45页 |
·生理指标测定 | 第45-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分析 | 第46-47页 |
·转基因植株对干旱和盐渍的胁迫耐性检测 | 第47-50页 |
·转基因植株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的生理变化 | 第50-54页 |
3 讨论 | 第54-56页 |
·转基因菊花的表型分析 | 第54页 |
·转基因植株的胁迫耐性 | 第54-55页 |
·转基因植株的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 | 第55-56页 |
第五章 转基因植株的抗寒性检测 | 第56-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植物材料 | 第57页 |
·低温胁迫处理 | 第57-5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7页 |
·转基因植株的低温胁迫耐性 | 第58-61页 |
·转基因植株的冷冻胁迫耐性 | 第61-62页 |
·转基因植株露地栽培自然低温胁迫耐性分析 | 第62-67页 |
3 讨论 | 第67-69页 |
·低温胁迫下外源DREBIA基因的表达 | 第67页 |
·转基因植株的低温胁迫耐性 | 第67-68页 |
·转基因植株的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综合讨论 | 第69-74页 |
1 植物激素、诱导时间对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 | 第69页 |
2 菊花体细胞胚获得的意义 | 第69-70页 |
3 菊花遗传转化效率及对KM敏感性 | 第70页 |
4 转基因菊花的遗传稳定性 | 第70-71页 |
5 外源DREBIA基因的逆境表达 | 第71页 |
6 转基因菊花的表型分析 | 第71页 |
7 转基因植株的胁迫耐性 | 第71-72页 |
8 外源基因表达影响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 | 第72-7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90页 |
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