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5页 |
·建筑物的环境问题 | 第10-11页 |
·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 第11-12页 |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的提出 | 第11-12页 |
·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提出 | 第12页 |
·国外建筑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实施情况 | 第12-19页 |
·英国的建筑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实施 | 第12-15页 |
·美国的建筑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实施 | 第15-18页 |
·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llenge) | 第18页 |
·其他国家的建筑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 第18-19页 |
·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 第19-20页 |
·香港建筑物环境评估方法(HK-BEAM) | 第20-21页 |
·住宅价值工程测评指标体系 | 第21页 |
·建筑工程环境表现评价系统(BEPAS) | 第21-23页 |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2章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概述 | 第25-41页 |
·生命周期评价的背景 | 第25-26页 |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和理论框架 | 第26-28页 |
·国际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SETAC)的定义和理论框架 | 第26页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和理论框架 | 第26-27页 |
·两个理论框架的比较和分析 | 第27-28页 |
·目的和范围的确定 | 第28-29页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研究范围 | 第28-29页 |
·清单分析 | 第29-32页 |
·数据的收集 | 第30页 |
·数据质量 | 第30-31页 |
·清单分析的分配方法 | 第31-32页 |
·影响评价 | 第32-38页 |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 | 第33-34页 |
·分类 | 第34-36页 |
·特征化 | 第36-37页 |
·加权评估 | 第37-38页 |
·解释 | 第38-39页 |
·生命周期评价的局限性 | 第39-40页 |
·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趋势 | 第40-41页 |
第3章 建筑工程环境表现分析体系(BEPAS) | 第41-57页 |
·建筑工程环境的影响评价 | 第41页 |
·研究目标和范围的确定 | 第41-51页 |
·物化阶段的环境影响 | 第41-42页 |
·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 | 第42-46页 |
·拆除阶段的环境影响 | 第46页 |
·建筑物附属物的环境影响 | 第46-51页 |
·建筑物附属物的划分 | 第51页 |
·清单分析 | 第51页 |
·影响分析 | 第51-56页 |
·分类 | 第52-55页 |
·特征化 | 第55页 |
·加权评估 | 第55-56页 |
·解释 | 第56-57页 |
第4章 建筑工程环境表现分析体系的权重系统的确定 | 第57-77页 |
·目前常用的权重系统 | 第57-59页 |
·专家打分法的应用 | 第57页 |
·目标距离法的应用 | 第57-58页 |
·货币化方法的应用 | 第58-59页 |
·环境税的经济意义 | 第59-65页 |
·污染物质的影子价格 | 第59-60页 |
·中国的污染物质排放总量计划和污染税 | 第60-61页 |
·环境税的修正 | 第61-64页 |
·自然资源的影子价格 | 第64-65页 |
·权重的定义 | 第65-72页 |
·全球气候变暖 | 第66-67页 |
·臭氧层损耗 | 第67页 |
·酸化 | 第67-68页 |
·富营养化 | 第68页 |
·大气悬浮物和固体废弃物 | 第68-69页 |
·光化学烟雾 | 第69页 |
·水体毒性和水体悬浮物 | 第69-70页 |
·水资源损耗 | 第70-71页 |
·化石能源消耗 | 第71页 |
·其他矿物资源和木材的消耗 | 第71-72页 |
·各环境影响类别权重小结 | 第72页 |
·权重系统的应用 | 第72-75页 |
·新型干法生产的水泥的环境影响 | 第72-74页 |
·五种钢材的环境影响 | 第74-75页 |
·水泥、钢材、铝材、玻璃和PVC 五种材料的环境影响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案例调查和分析 | 第77-96页 |
·建筑物环境影响 | 第77页 |
·调查数据的获得 | 第77-78页 |
·建筑物物化环境影响研究 | 第78-87页 |
·建筑物物化环境影响的定义 | 第78页 |
·建筑物物化环境影响评价流程 | 第78页 |
·样本的选取、计算与分析 | 第78-87页 |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 | 第87-93页 |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定义和评估流程 | 第87页 |
·样本的选取、计算和分析 | 第87-89页 |
·样本值分布分析 | 第89-93页 |
·建筑物拆除阶段的环境影响 | 第93-94页 |
·数据汇总 | 第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96-100页 |
·本文的结论 | 第96-98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
声明 | 第106-10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7页 |
个人简历 | 第107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