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一、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生存现状 | 第12-16页 |
1 各科动物感染的蛔虫及危害 | 第13-16页 |
·大熊猫 | 第13-14页 |
·小熊猫 | 第14页 |
·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 | 第14-15页 |
·熊科 | 第15页 |
·犬科和猫科动物 | 第15-16页 |
二 分类学研究概况以及常用的遗传标记基因 | 第16-22页 |
1 大熊猫、小熊猫、熊科、猫科和犬科动物寄生蛔虫的分类学的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大熊猫、小熊猫、熊科动物和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寄生蛔虫分类学研究 | 第16-17页 |
·犬科和猫科动物寄生的蛔虫分类学研究 | 第17-18页 |
2 核糖体18SrDNA、28SrDNA基因以及线粒体12srDNA、cytb基因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核糖体大小亚基18s,28s的研究 | 第18-20页 |
·线粒体小亚基12s基因的研究 | 第20-21页 |
·线粒体Cytb基因的研究 | 第21-22页 |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23-51页 |
第一章 基于核糖体18SrDNA、28SrDNA基因和线粒体12SrDNA基因序列对大熊猫等21种野生哺乳动物蛔虫的分析 | 第23-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试验材料 | 第25-30页 |
·试验样品 | 第25-29页 |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主要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计算机软件 | 第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3页 |
·虫体总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30-31页 |
·引物设计 | 第31页 |
·PCR反应扩增体系及程序 | 第31-32页 |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32页 |
·序列比对,分析序列差异性 | 第32-33页 |
·序列特征 | 第33页 |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33页 |
2 实验结果 | 第33-46页 |
·序列特征 | 第33-34页 |
·大熊猫等21种野生哺乳动物感染蛔虫的18s、28s和12s三个基因序列分析 | 第34-39页 |
·核糖体18s基因序列分歧度以及相似性分析 | 第34-35页 |
·核糖体28s基因序列分歧度以及相似性分析 | 第35-37页 |
·线粒体12s基因分歧度以及相似性分析 | 第37-39页 |
·分子系统进化树的构建与分析 | 第39-46页 |
·多基因不一致水平检验 | 第39页 |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39-46页 |
·基于rDNA数据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 第39-42页 |
·基于12s数据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 第42-44页 |
·基于三个基因组合数据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 第44-46页 |
3 讨论 | 第46-49页 |
·基因变异性 | 第46页 |
·种群分类鉴定 | 第46-48页 |
·贝蛔属种群 | 第46-47页 |
·蛔属种群 | 第47页 |
·狮弓蛔虫种群 | 第47页 |
·弓首蛔虫种群 | 第47-48页 |
·系统进化分析 | 第48-49页 |
·蛔亚科 | 第48-49页 |
·弓首亚科 | 第49页 |
4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二章 对大熊猫等6种动物感染蛔虫的cytb基因的分析 | 第51-57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2页 |
·方法 | 第52-53页 |
·蛔虫虫体总DNA的提取 | 第52页 |
·蛔虫cytb基因PCR扩增及测序 | 第52-53页 |
·序列比对分析以及系统进化分析 | 第53页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6种野生动物感染蛔虫的序列特征 | 第53-54页 |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54-55页 |
3 讨论 | 第55-56页 |
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部分 结论和创新点 | 第57-59页 |
1.结论 | 第57-58页 |
·基于12s、18s和28s基因对大熊猫等21种野生哺乳动物感染的蛔虫的分子分类研究 | 第57-58页 |
·基于cytb基因对大熊猫等6种野生动物感染蛔虫的分子分类研究 #472 创新点 | 第58页 |
2 创新点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