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色素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13页 |
| ·天然色素的提取技术 | 第13-16页 |
| ·天然色素的稳定性因素 | 第16-17页 |
| ·天然色素的性质及结构的研究 | 第17-18页 |
| ·紫荆花色素的提取意义及研究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微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紫荆花红色素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19-28页 |
| ·试验仪器 | 第19页 |
| ·化学试剂及原料 | 第19-20页 |
| ·试验方法及内容 | 第20-22页 |
| ·总提取工艺 | 第20-21页 |
| ·微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紫荆花红色素工艺条件 | 第21-22页 |
| ·溶剂提取对照试验 | 第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6页 |
| ·表面活性剂的确定 | 第22-23页 |
| ·单因素平行试验 | 第23-24页 |
| ·正交试验 | 第24-25页 |
| ·提取级数的确定 | 第25页 |
| ·溶剂提取对照试验的研究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大孔树脂精制紫荆花红色素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28-41页 |
| ·试验仪器 | 第28页 |
| ·化学试剂及原料 | 第28页 |
| ·试验方法及内容 | 第28-32页 |
|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 第28-29页 |
| ·大孔树脂精制紫荆花红色素工艺 | 第29-30页 |
| ·静态试验精制紫荆花红色素的工艺条件 | 第30-31页 |
| ·动态试验精制紫荆花红色素的工艺条件 | 第31页 |
| ·色素色价及产率的测定 | 第31-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 ·静态试验精制紫荆花红色素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32-35页 |
| ·动态试验精制紫荆花红色素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35-39页 |
| ·色素色价的测定及产率的计算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紫荆花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 第41-48页 |
| ·试验仪器 | 第41页 |
| ·化学试剂及原料 | 第41页 |
| ·试验方法及内容 | 第41-42页 |
| ·PH值对色素稳定的影响 | 第41页 |
| ·光对色素稳定的影响 | 第41页 |
| ·热对色素稳定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氧化还原剂对色素稳定的影响 | 第42页 |
| ·添加剂对色素稳定的影响 | 第42页 |
| ·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的影响 | 第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 ·PH值对色素影响的研究 | 第42页 |
| ·光对色素影响的研究 | 第42-43页 |
| ·热对色素影响的研究 | 第43-44页 |
| ·氧化还原剂对色素影响的研究 | 第44-45页 |
| ·添加剂对色素影响的研究 | 第45-46页 |
| ·金属离子对色素影响的研究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紫荆花红色素结构的初步研究 | 第48-54页 |
| ·试验仪器 | 第48页 |
| ·化学试剂及原料 | 第48页 |
| ·试验方法及内容 | 第48-49页 |
| ·色素的性质 | 第48页 |
| ·色素紫外——可见光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 ·色素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 | 第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 ·色素性质的研究 | 第49页 |
| ·色素紫外——可见光分析解析 | 第49-50页 |
| ·色素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解析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