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西方学者对雅各布斯城市理论的研究 | 第10-13页 |
二、国内学者对雅各布斯的研究 | 第13-15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简·雅各布斯及其多样性理论 | 第17-39页 |
第一节 简·雅各布斯简介 | 第17-20页 |
第二节 城市多样性理论的时代背景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多样性理论同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 | 第21-26页 |
一、田园城市(Garden City) | 第21-22页 |
二、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Movement) | 第22-24页 |
三、光明城市(Radiant City) | 第24-26页 |
第四节 多样性思想的提出 | 第26-39页 |
一、多样性定义 | 第27-28页 |
二、 基本功用混合(Mixed Primary Uses) | 第28-30页 |
三、小型街区的必要(Small Block) | 第30页 |
四、老建筑的保留(Aged Building) | 第30-32页 |
五、低密度的保持(Dense Concentration of People) | 第32-33页 |
六、“以人为本”的多样性 | 第33-35页 |
七、多样性理论的同行者 | 第35-39页 |
第三章 城市多样性理论与巴黎的城市改造 | 第39-60页 |
第一节 巴黎城市演进历程 | 第39-46页 |
一、古巴黎城市建设 | 第39-41页 |
二、中世纪巴黎城市改造 | 第41-42页 |
三、工业化时期的城市改造 | 第42-44页 |
四、二战后的城市改造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奥斯曼”改造——多样性的体现 | 第46-53页 |
一、城市道路网 | 第46-48页 |
二、古建筑的保留与毁坏 | 第48-49页 |
三、新建筑与街区形态 | 第49-51页 |
四、城市分区与功能混合 | 第51-53页 |
第三节 “巴黎大区”计划——多样性的发展 | 第53-60页 |
一、城市组成多样性 | 第54页 |
二、城市空间多元化 | 第54-55页 |
三、城市街道多样化 | 第55-58页 |
四、城市多中心发展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多样性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 第60-66页 |
第一节 新巴黎与城市综合体的诞生 | 第60-64页 |
第二节 多样性理论展望 | 第64-66页 |
一、“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城市多样性理论的出发点 | 第64-65页 |
二、街区的多样性是维系城市发展的有效纽带 | 第65页 |
三、历史建筑的重视是城市文脉的价值体现 | 第65-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附录 1 简·雅各布斯学术年谱(Jane Jacobs, 1916-2006 年)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