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论文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二、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第9-10页 |
第一章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公司治理基本理论 | 第10-15页 |
一、公司治理基本概念 | 第10页 |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解释 | 第10-11页 |
三、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 第11-13页 |
四、单边治理与共同治理 | 第13-14页 |
五、公司治理的原则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所有权配置 | 第15-20页 |
一、股权结构性质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 第15-17页 |
二、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国外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 | 第20-23页 |
第一节 英美模式-外部监控型 | 第20页 |
第二节 德日模式-内部监控型 | 第20-21页 |
第三节 东亚的家族控制模式 | 第21页 |
第四节 不同模式的比较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企业并购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 第23-29页 |
第一节 企业并购的理论 | 第23-27页 |
一、并购的动因 | 第23-24页 |
二、并购的类型 | 第24-25页 |
三、并购的回顾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并购和公司治理的关系 | 第27-29页 |
一、公司控制 | 第27页 |
二、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中国的公司治理与兼并收购 | 第29-47页 |
第一节 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 | 第29-34页 |
一、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和问题 | 第29-31页 |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演变历程 | 第31页 |
三、未上市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 | 第31-32页 |
四、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状况 | 第32-34页 |
第二节 中国企业的并购状况 | 第34-39页 |
一、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情况 | 第34-35页 |
二、转型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方式 | 第35-37页 |
三、中国企业并购动因的理论分析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国内企业并购的效应分析 | 第39-40页 |
一、企业并购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39页 |
二、企业并购的改革效应分析 | 第39-40页 |
第四节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效应分析 | 第40-44页 |
一、跨国并购对我国企业发展的意义 | 第40-42页 |
二、现阶段跨国并购的行业选择 | 第42-43页 |
三、跨国并购在我国实施中的瓶颈问题 | 第43-44页 |
第五节 利用并购改善公司治理建议 | 第44-47页 |
一、我国目前的局面分析 | 第44-45页 |
二、利用并购改善公司治理的思路 | 第45-46页 |
三、利用并购改善公司治理的相应具体对策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公司治理的生命周期和权变治理模式 | 第47-53页 |
第一节 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生命周期研究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基于公司治理生命周期理论的权变治理模式的构建 | 第50-53页 |
一、形成期 | 第50页 |
二、成长期 | 第50-51页 |
三、成熟期 | 第51-53页 |
第六章 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经营业绩的比较 | 第53-61页 |
第一节 样本和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53-54页 |
一、样本选取 | 第53页 |
二、评价指标选取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并购前后总体业绩和外资并购业绩的比较 | 第54-56页 |
第三节 按并购年度划分的并购前后业绩比较 | 第56-58页 |
第四节 按并购类型划分的并购前后业绩比较 | 第58-61页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