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 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研究 | 第11-13页 |
(二) 关于周恩来精神的研究 | 第13页 |
(三) 周恩来精神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关系研究 | 第13-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5-16页 |
四、文章的创新点 | 第16页 |
五、本文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概述 | 第17-27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第17-21页 |
(一)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第18页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第18-19页 |
(三)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第19页 |
(四) 社会主义荣辱观 | 第19-21页 |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第21-27页 |
(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概念 | 第21-22页 |
(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22-24页 |
(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状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周恩来精神的概述 | 第27-34页 |
一、周恩来精神概念的提出 | 第27-29页 |
二、周恩来精神的理论基础和实质 | 第29-30页 |
三、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 | 第30-32页 |
(一) 凝聚向心价值 | 第30-31页 |
(二) 规范导向价值 | 第31页 |
(三) 感召激励价值 | 第31-32页 |
四、周恩来精神的教育功能 | 第32-34页 |
(一) 周恩来精神指引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 第32页 |
(二) 周恩来精神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32-33页 |
(三) 周恩来精神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周恩来精神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教材 | 第34-44页 |
一、周恩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契合关系 | 第34-41页 |
(一) 周恩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相契合 | 第34-38页 |
(二) 弘扬周恩来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目的相契合 | 第38-39页 |
(三) 周恩来精神实践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归宿相契合 | 第39-41页 |
二、周恩来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第41-44页 |
(一) 周恩来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第41页 |
(二) 周恩来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第41-42页 |
(三) 周恩来精神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第42-43页 |
(四) 周恩来精神有利于在大学生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用周恩来精神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 第44-53页 |
一、把周恩来精神纳入育人的教学内容 | 第44-47页 |
二、优化用周恩来精神育人的校园环境 | 第47-49页 |
三、创新用周恩来精神育人的网络载体 | 第49-51页 |
四、创新用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实践形式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