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CDMA发展的历程 | 第9-10页 |
·CDMA系统原理及特点 | 第10-11页 |
·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1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自适应滤波器的自适应算法 | 第15-25页 |
·LMS的自适应算法 | 第15-20页 |
·Kalman的自适应算法 | 第20-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现代通信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机理研究 | 第25-33页 |
·频率选择性衰落产生的物理机理 | 第25-26页 |
·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测度--相干带宽 | 第26-27页 |
·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数学模型 | 第27-29页 |
·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克服方法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频率选择性信道下基于子空间LMS算法的多速率CDMA自适应接收机 | 第33-44页 |
·引言 | 第33页 |
·系统模型 | 第33-35页 |
·利用解相关Rake接收模型实现的盲多用户检测 | 第35-39页 |
·基于子空间的LMS自适应算法的解相关Rake接收机 | 第39-40页 |
·数据仿真及结果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频率选择性信道下基于Kalman算法的多速率自适应CDMA接收机 | 第44-59页 |
·引言 | 第44页 |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信号模型 | 第44-45页 |
·系统模型 | 第45-46页 |
·利用解相关Rake接收机进行盲自适应去相关 | 第46-50页 |
·在不同速率下的Kalman自适应算法 | 第50-55页 |
·数据仿真及结果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论文总结 | 第59页 |
·工作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学术成果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