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10页 |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 摘要 | 第11-13页 |
| 引言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水稻不定根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 第一部分 不定根发生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 第15-18页 |
| 1.根的分类 | 第15页 |
| 2.划分茎节部不定根的方法 | 第15页 |
| 3.不定根的形态结构 | 第15-17页 |
| 4.不定根的发育 | 第17-18页 |
| 第二部分 植物激素对水稻不定根形成的调控 | 第18-20页 |
| 第三部分 植物根系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 1.基因表达分析与根发育的分子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2.根发育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第二章 ARL1基因在水稻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 第24-50页 |
| 第一部分 ARL1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模式 | 第24-35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 ·材料 | 第24页 |
| ·试验器材 | 第24页 |
| ·方法 | 第24-31页 |
| 2.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 ·ARL1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表达 | 第31页 |
| ·ARL1基因在水稻不定根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 第31-35页 |
| 第二部分 ARL1基因启动子∷GUS融合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35-4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43页 |
| ·材料 | 第35页 |
| ·方法 | 第35-43页 |
| ·ARL1基因启动子∷GUS融合载体构建: | 第35-38页 |
| ·水稻转基因方法 | 第38-41页 |
| ·水稻转基因植株GUS染色分析与切片观察 | 第41-43页 |
| 2.结果与讨论 | 第43-46页 |
| ·ARL1基因启动子∷GUS融合基因载体构建、转基因 | 第43页 |
| ·ARL1基因表达模式 | 第43-46页 |
| 第三部分 在不定根原基起始分化初期,参与原基起始细胞分裂及细胞分裂周期的标记基因表达的LCM半定量分析 | 第46-50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 ·材料 | 第46页 |
| ·方法 | 第46-47页 |
| 2.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 ·LCM显微捕获的过程 | 第47-48页 |
| ·参与中柱鞘不定根原基起始细胞分裂的标记基因表达分析 | 第48-49页 |
| ·细胞分裂周期标记基因在不定根原基启动初期的表达分析 | 第49-50页 |
| 第三章 水稻ARL1基因的表达与激素调控 | 第50-6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4页 |
| ·材料 | 第50页 |
| ·方法 | 第50-54页 |
| ·水稻培养及各种激素处理方法 | 第50-52页 |
| ·RNA提取 | 第52页 |
| ·RT-PCR | 第52-53页 |
| ·GUS染色方法 | 第53-54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4-64页 |
| ·arl1对植物激素的反应及ARL1基因表达 | 第54-61页 |
| ·arl1突变体对不同植物激素的反应 | 第54-57页 |
| ·arl1突变体对NPA和NBD的反应 | 第57-59页 |
| ·普通切片分析 | 第59页 |
| ·arl1突变体对植物激素与NPA或NBD的组合处理的反应 | 第59-61页 |
| ·植物激素对ARL1基因表达的调控 | 第61-64页 |
| ·ARL1基因对植物激素的反应 | 第61-62页 |
| ·生长素和乙烯调控ARL1基因的时间曲线 | 第62-64页 |
| 3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四章 ARL1基因的增强表达与抑制表达 | 第65-70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 ·材料 | 第65页 |
| ·方法 | 第65-67页 |
| ·ARL1超量表达载体构建 | 第65页 |
| ·RNA干涉载体的构建 | 第65-66页 |
| ·水稻转基因方法 | 第66页 |
| ·水稻材料准备 | 第66页 |
| ·RNA的提取和RT-PCR | 第66页 |
| ·序列比较分析 | 第66页 |
| ·测序 | 第66-67页 |
| 2.结果与讨论 | 第67-70页 |
| ·ARL1基因的增强表达 | 第67页 |
| ·ARL1基因的抑制表达 | 第67-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ABSTRACT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