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 第1-12页 |
第二章 余华的创作背景与理论渊源 | 第12-15页 |
第三章 宿命的诸式面孔 | 第15-52页 |
第一节 暴力 | 第15-21页 |
1. 关于暴力 | 第15-16页 |
2. 冷酷叙事下的暴力的普遍性 | 第16-21页 |
第二节 死亡 | 第21-28页 |
1. 关于死亡 | 第21-24页 |
2. 死亡的定数 | 第24-28页 |
第三节 神秘体验 | 第28-39页 |
1. 虚实难辨成神秘 | 第28-29页 |
2、神秘体验 | 第29-39页 |
第四节 人生无常 | 第39-46页 |
1. “无常”之前 | 第39-41页 |
2 无常 | 第41-46页 |
第五节 孤独 | 第46-52页 |
1. 余式孤独 | 第46页 |
2. 孤独的行迹 | 第46-52页 |
第四章 余华的价值及归属 | 第52-58页 |
第一节 个性化的余华 | 第52-53页 |
第二节 余华的当下文化意义 | 第53-55页 |
第三节 宿命意识的归属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2-63页 |
声明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