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房地产经济论文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2页
1 绪论第12-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第15-16页
2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基本理论第16-28页
 2.1 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关系第16-19页
  2.1.1 房地产业及其特性第16页
  2.1.2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6-17页
  2.1.3 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关系第17-19页
 2.2 金融风险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界定第19-21页
  2.2.1 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第19-20页
  2.2.2 房地产金融与房地产金融风险第20-21页
 2.3 房地产金融风险形成的理论解释第21-28页
  2.3.1 金融不稳定假说与房地产金融风险第22-23页
  2.3.2 货币主义解释与房地产金融风险第23页
  2.3.3 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论与房地产金融风险第23-24页
  2.3.4 信息经济学的微观解释与房地产金融风险第24-28页
3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现状及其成因第28-44页
 3.1 房地产业的发展与金融支持第28-33页
  3.1.1 当前房地产业发展的三大突出特征第28-31页
  3.1.2 金融业对房地产业的双重支持第31-33页
 3.2 房地产金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33-38页
  3.2.1 房地产金融的主要特点第33-35页
  3.2.2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的问题第35-38页
 3.3 房地产金融风险来源与类型第38-44页
  3.3.1 房地产金融风险必然存在第38页
  3.3.2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来源第38-39页
  3.3.3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类型第39-41页
  3.3.4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特征第41-44页
4 几种主要金融风险的评价第44-58页
 4.1 开发商信用风险的评价第44-49页
  4.1.1 开发商信用等级的评定第44-48页
  4.1.2 开发商信用等级与信贷风险的评价第48-49页
 4.2 个人信贷风险的评价第49-53页
  4.2.1 个人信用及风险评估的方法及评价第49-52页
  4.2.2 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思考第52-53页
 4.3 流动性风险的评价第53-56页
  4.3.1 原发性流动风险的评价第53-55页
  4.3.2 信用风险引发的流动性风险的评价第55-56页
 4.4 汇率风险的评价第56-58页
5 房地产金融风险形成机制分析第58-66页
 5.1 产生房地产泡沫的条件第58-61页
  5.1.1 经济过热第58页
  5.1.2 金融自由化第58-59页
  5.1.3 资产虚拟化第59-60页
  5.1.4 社会性投机心理及社会游资增长第60页
  5.1.5 其他原因第60-61页
 5.2 房地产金融风险形成和爆发机制分析第61-66页
  5.2.1 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理第61-63页
  5.2.2 风险爆发:泡沫的急性消解方式第63-66页
6 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第66-84页
 6.1 宏观措施第66-71页
  6.1.1 培育和发展住房抵押二级市场,试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第66-67页
  6.1.2 建立违约风险防范体系第67-68页
  6.1.3 建立和健全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第68-69页
  6.1.4 强化金融监管第69-70页
  6.1.5 其它第70-71页
 6.2 宏观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第71-76页
  6.2.1 房地产发展阶段指标第72-73页
  6.2.2 房地产供求状况指标第73页
  6.2.3 房地产市场价格指标第73-74页
  6.2.4 房地产投机程度指标第74-76页
 6.3 微观措施第76-84页
  6.3.1 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第76-77页
  6.3.2 住房金融工具的创新第77-79页
  6.3.3 房地产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第79-84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4-88页
 7.1 研究结论第84页
 7.2 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前景第84-86页
 7.3 结束语第86-88页
致谢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附录1:我国房地产金融政策一览第94-96页
附录2: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6-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乌素沙地种子萌发特性及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成因分析
下一篇:“执行难”原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