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丛枝菌根真菌孢子萌发及类黄酮对丛枝菌根形成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41页
 1 丛枝菌根的结构与功能第11-18页
   ·概述第11-13页
   ·丛枝菌根的结构与功能第13-15页
   ·丛枝菌根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第15-18页
 2 丛枝菌根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8-24页
   ·丛枝真菌侵染植物的一般过程第18-20页
   ·影响丛枝真菌的环境因子第20-24页
 3 丛枝菌根真菌的分子生态学第24-31页
   ·丛枝真菌生态学研究进展第24-26页
   ·丛枝真菌的分子生态学研究第26-31页
 4 孢子萌发及影响孢子萌发的因素第31-36页
 5 AM真菌对非宿主植物的反应第36-39页
   ·哪些植物是AM真菌的非宿主植物?第36页
   ·在非宿主存在时,AM真菌的发育调控第36-39页
   ·什么是AM真菌的非宿主?第39页
 6 类黄酮及类黄酮对从枝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39-41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41-81页
 第一章 球囊霉属几种AM真菌孢子表面消毒与萌发第41-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供试菌株第41-42页
   ·培养基第42页
   ·试验方法第42-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9页
   ·孢子表面消毒与萌发第43-45页
   ·孢子不同萌发方法对其萌发率的影响第45-46页
   ·不同培养基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第46页
   ·水琼脂培养基添加物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第46-47页
   ·培养基不同pH值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7-49页
 第二章 缩球囊霉孢子萌发及细胞核在孢子和芽管中分布第49-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G. constrictum的分离培养第49-50页
   ·G. constrictum孢子表面消毒与萌发第50页
   ·G. constrictum萌发的孢子及菌丝DAPI染色第50页
   ·G. constrictum孢子细胞核大小测量和计数第50-5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1-52页
   ·G. constrictum的培养特征及孢子萌发第51页
   ·G. constrictum孢子细胞核第51页
   ·G. constrictum孢子的细胞核大小测量和萌发前后孢子细胞核计数第51-52页
  3 讨论第52-55页
 第三章 类黄酮对AM真菌及宿主植物的影响第55-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供试材料第56页
   ·盆栽试验第56页
   ·取样和AM真菌感染根段台盼兰(Trypan blue)染色第56-57页
   ·ALP和SDH酶活染色第57页
   ·统计分析第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紫云英生物量的测定第57-58页
   ·类黄酮对AM真菌根段侵染率的影响第58-59页
   ·ALP和SDH酶活观察第59-61页
  3 讨论第61-63页
 第四章 AM真菌与根瘤菌互作及类黄酮对互作效果的影响第63-7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3-65页
   ·供试植株、AM真菌、根瘤菌和类黄酮第63-64页
   ·试验设计第64页
   ·取样和AM真菌根段感染率的测定第64-65页
   ·ALP和SDH酶活染色第65页
   ·统计分析第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70页
   ·紫云英生物量的测定第65-66页
   ·紫云英的结瘤数统计第66-67页
   ·AM真菌根段侵染率的测定第67-68页
   ·AM真菌菌丝ALP和SDH活性观察第68-70页
  3 讨论第70-71页
 第五章 类黄酮物质APIGENIN和DAIDZEIN诱导AM真菌侵染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第71-8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2-74页
  2 结果第74-77页
   ·芥菜生物量和AM真菌根段侵染率的测定第74-76页
   ·ALP活性染色第76页
   ·芥菜菌根化的根、土壤中的菌丝和新生孢子的DNA nested PCR扩增第76页
   ·新生幼嫩孢子的形态观察和数目统计第76-77页
  3 讨论第77-81页
参考文献第81-94页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创新之处第94-95页
附录一: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导出与非政府组织的职能导入
下一篇:他心问题及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