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制度与管理体制论文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9-35页
 第一节 选题原由及意义第19-26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26-29页
 第三节 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第29-32页
 第四节 创新点及不足第32-35页
第二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文献综述第35-62页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三千年未有的变局第35-45页
  一、外来现代化因素的冲击第35-37页
  二、现代化理论的发展第37-40页
  三、中国现代化阶段划分第40-45页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财政制度:社会激励的重要架构第45-54页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与国家理论第45-49页
  二、财政制度的产权意义第49-52页
  三、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财政制度变迁第52-54页
 第三节 中国财政现代化:一个有待探索的领域第54-62页
  一、财政收入制度现代化第55-58页
  二、财政支出制度现代化第58-59页
  三、财政管理制度现代化第59-60页
  四、财政调控制度现代化第60-62页
第三章 财政制度变迁研究的理论探索与创新第62-161页
 第一节 财政主体新论第62-83页
  一、财政主体本质第62-67页
  二、财政主体结构第67-76页
  三、不同财政主体的共容利益与财政的公共性第76-79页
  四、政府的自主性与财政公共性的实现第79-83页
 第二节 财政类型新论第83-100页
  一、对阶级社会财政类型论的评述第83-85页
  二、对目标导向财政类型论的评述第85-87页
  三、政权结构财政类型论第87-93页
  四、对公共财政的追求应从理想走向现实第93-100页
 第三节 财政过程产权转化假说第100-132页
  一、产权与人权、政权及主权的关系第100-110页
  二、财政资源的公共产权属性第110-112页
  三、财政过程中产权的转化第112-120页
  四、财政制度对财政过程产权转化合约的确认第120-127页
  五、财政制度变迁是财政过程产权转化合约演化的集中体现第127-132页
 第四节 财政制度变迁过程研究第132-161页
  一、财政制度变迁的逻辑第132-140页
  二、财政压力——财政制度变迁需求的产生第140-150页
  三、财政制度变迁的三阶段第150-158页
  四、财政制度变迁的周期第158-161页
第四章 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制度变迁的国际比较第161-205页
 第一节 先发现代化国家的财政制度变迁第161-182页
  一、财政制度创新是英国现代化领先的重要支柱第161-171页
  二、现代化进程中与英国长期竞争的法国财政制度变迁第171-175页
  三、脱胎于殖民地的美国现代化与财政制度创新第175-182页
 第二节 继发现代化国家的财政制度变迁第182-194页
  一、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第183-189页
  二、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第189-194页
 第三节 后发现代化国家俄罗斯的财政制度变迁第194-205页
  一、俄罗斯专制传统下的现代化进程第194-201页
  二、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第201-205页
第五章 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与特点第205-249页
 第一节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特点第205-216页
  一、领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内生因素第205-208页
  二、市场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推动力第208-210页
  三、政府的适度干预是现代化成功的重要因素第210-212页
  四、现代化向全球扩展具有时序性与地缘性第212-216页
 第二节 现代化推动财政制度变迁第216-226页
  一、现代化推进了财政收入制度的公平性第216-218页
  二、现代化推进了财政支出制度的公益性第218-220页
  三、现代化推进了财政管理制度的公正性第220-223页
  四、现代化推进了财政调控制度的功能性第223-226页
 第三节 财政制度变迁促进或阻遏现代化进程第226-232页
  一、财政制度创新是英美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领先的重要因素第226-229页
  二、财政制度创新是德日在现代化进程中后来居上的关键因素第229-230页
  三、俄罗斯等国的衰落与财政制度僵化密切相关第230-232页
 第四节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制度变迁的特点第232-249页
  一、不同国家现代化演进中的辗转递进关系第232-238页
  二、不同国家财政职能演变的时序第238-242页
  三、不同国家财政制度在特定的时空演化第242-245页
  四、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制度变迁的脉络第245-249页
第六章 清末现代化的启动与帝国财政制度的瓦解第249-289页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概述第249-257页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第249-255页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概述第255-257页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帝国财政制度第257-267页
  一、帝王拥有一切财产最终所有权的产权制度第258-260页
  二、帝国财政制度的特征第260-263页
  三、帝国财政制度的成因第263-265页
  四、帝国财政制度的影响第265-267页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的艰难起步与帝国财政的瓦解第267-279页
  一、外部冲击下中国现代化艰难起步第267-272页
  二、清末帝国财政走向瓦解第272-279页
 第四节 清末新政下的财政制度创新第279-289页
  一、清末新政与立宪运动第279-280页
  二、西方财政理论的传播第280-282页
  三、财政制度的现代化导向改革第282-286页
  四、清末财政制度创新的影响第286-289页
第七章 民国时期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第289-340页
 第一节 民国时期现代化的演变第290-300页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现代化发展第294-295页
  三、国民政府前期现代化的推进第295-298页
  四、国民政府后期现代化的倒退第298-300页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财政制度变迁第300-304页
  一、推进分税制改革的努力第300-302页
  二、财政收支及管理制度的演变第302-303页
  三、公债制度的演变第303-304页
  四、财政管理制度的演变第304页
 第三节 国民政府前期的财政制度创新第304-321页
  一、孙中山的财政思想第305-307页
  二、统一财政与建立分级财政制度第307-311页
  三、预算制度创新第311-313页
  四、财政收入制度创新第313-316页
  五、向建设性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第316-317页
  六、公债整理与国家信用重建第317-319页
  七、对国民政府前期财政制度创新的总体评价第319-321页
 第四节 国民政府后期的战时财政第321-331页
  一、战时财政的顽抗与崩溃第321-326页
  二、国家资本的膨胀与官僚化第326-331页
 第五节 哺育了新中国的解放区财政第331-340页
  一、延安的民主财政实验第332-334页
  二、土地改革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第334-340页
第八章 新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中的财政制度变迁第340-403页
 第一节 新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第340-360页
  一、现代化目标的演化第340-347页
  二、市场化进程第347-354页
  三、工业化进程第354-355页
  四、宪政化进程第355-360页
 第二节 全能财政制度的演化第360-377页
  一、统一财经第361-363页
  二、自产型财政收入制度第363-365页
  三、全能型财政支出制度第365-367页
  四、计划主导型财政管理制度第367-373页
  五、自求平衡的财政调控制度第373-374页
  六、潜在财政压力的积聚第374-377页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制度的宪政化第377-403页
  一、财政收入制度"交易性"的成长第378-386页
  二、财政支出制度"回应性"的成长第386-388页
  三、财政管理制度"宪政性"的成长第388-394页
  四、财政宏观调控制度"功能性"的成长第394-400页
  五、对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改革成就的评价第400-403页
第九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制度变迁的特点与趋向第403-426页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制度变迁的特点第403-417页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财政主体结构的演变第403-409页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财政职能的演变第409-411页
  三、中国财政制度类型的演变第411-415页
  四、中国财政制度变迁几个时期的特点第415-417页
 第二节 中国财政现代化的趋向第417-426页
  一、中国财政改革存在的问题第418-422页
  二、中国财政现代化的趋向第422-426页
参考文献第426-44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441-442页
后记第442-443页

论文共4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下一篇: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