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

异甘草素脂质体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3页
英文摘要第13-15页
前言第15-20页
第一章 异甘草素的提取分离及纯化第20-33页
 1 仪器与试剂第20-21页
 2 方法与结果第21-30页
   ·甘草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1-24页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第21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1-22页
     ·精密度考察第22-23页
     ·回收率试验第23-24页
   ·异甘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4-27页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24页
     ·色谱条件第24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4-25页
     ·精密度考察第25-26页
     ·回收率考察第26-27页
   ·甘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考察第27-29页
     ·正交表设计第27页
     ·实验安排及数据第27-28页
     ·实验结果第28-29页
   ·异甘草素的提取分离与精制工艺考察第29-30页
     ·甘草苷与异甘草苷的水解第29-30页
     ·甘草素与异甘草素的转化第30页
     ·异甘草素的纯化第30页
 3 讨论第30-31页
 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二章 脂质体中异甘草素含量测定及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3-40页
 1 材料与仪器第33页
 2 方法和结果第33-38页
   ·脂质体中异甘草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3-36页
     ·UV测定波长的选择第33-34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4-35页
     ·精密度考察第35页
     ·回收率试验第35-36页
   ·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6-38页
     ·葡聚糖凝胶柱的制备第36页
     ·流出曲线的考察第36页
     ·空白脂质体的回收率第36-37页
     ·包封率的测定第37页
     ·方法回收率的测定第37-38页
     ·重现性考察第38页
 3 讨论第38-39页
 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异甘草素脂质体的制备第40-49页
 1 材料与仪器第40页
 2 方法和结果第40-47页
   ·处方前研究第40-42页
     ·油/水分配系数P的测定第40-41页
     ·溶解度的测定第41-42页
   ·脂质体的制备第42-44页
     ·单因素考察第42-43页
     ·利用正交设计进行处方筛选第43-44页
   ·脂质体制备方法的筛选第44-47页
     ·薄膜分散法工艺的考察第44-47页
 3 讨论第47-48页
 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异甘草素脂质体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第49-57页
 1 材料与仪器第49页
 2 方法和结果第49-55页
   ·脂质体理化性质考察第50-52页
     ·粒子形态观察第50页
     ·脂质体的粒径和粒度分布第50-51页
     ·电学性质-Zeta电位的测定第51-52页
     ·pH的测定第52页
   ·脂质体稳定性的考察第52-53页
     ·POV值第52-53页
     ·脂质体的pH值第53页
     ·包封率第53页
     ·外观第53页
   ·高温试验第53-55页
   ·留样观察第55页
 3 讨论第55-56页
 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异甘草素及异甘草素脂质体大鼠在体小肠吸收的研究第57-69页
 1 仪器与材料第57-58页
 2 方法与结果第58-67页
   ·分析方法的建立第58-63页
     ·肠循环液中酚红浓度的测定第58-59页
     ·肠循环液中异甘草素浓度的测定第59-63页
   ·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第63-64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64-66页
     ·大鼠在体肠吸收量的计算第64页
     ·吸收百分率第64-65页
     ·吸收速率常数第65-66页
   ·不同因素对吸收速率常数的影响第66-67页
     ·不同肠段对吸收速率常数的影响第66页
     ·浓度对异甘草素吸收速率常数的影响第66-67页
     ·pH值对异甘草素吸收速率常数的影响第67页
 3 讨论第67-68页
 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异甘草素脂质体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第69-79页
 1.仪器与材料第69页
 2.方法与结果第69-78页
   ·体内分析方法第69-73页
     ·色谱条件第70页
     ·血浆样品的处理第70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70-71页
     ·专属性第71页
     ·回收率第71页
     ·精密度第71-73页
   ·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第73-78页
     ·给药与采血方案第73页
     ·样品血浆浓度的测定第73-75页
     ·药动学参数计算第75-76页
     ·对药动学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第76-77页
     ·相对生物利用度第77-78页
 3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七章 初步药效学研究第79-86页
 1 材料与动物第79页
 2 方法第79-84页
   ·雌激素样活性药效学考察第79-84页
     ·实验操作第79-84页
     ·实验结果第84页
 3 本章小结第84-86页
全文结论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在小教大专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开展
下一篇:案例教学在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