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8页 |
| ·国内外木本经济植物组织培养现状 | 第10-15页 |
| ·器官培养 | 第10页 |
| ·愈伤组织培养 | 第10-11页 |
| ·胚和胚乳培养 | 第11-12页 |
| ·细胞悬浮培养 | 第12页 |
| ·原生质体培养 | 第12-13页 |
| ·原生质体融合 | 第13页 |
| ·花药和花粉培育单倍体 | 第13-14页 |
| ·组培快繁和工厂化生产 | 第14-15页 |
| ·杏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茎尖培养 | 第15-16页 |
| ·消毒 | 第15页 |
| ·增殖培养 | 第15页 |
| ·生根培养 | 第15页 |
| ·适应培养 | 第15-16页 |
| ·胚培养 | 第16-17页 |
| ·培养时期 | 第16页 |
| ·培养基 | 第16页 |
| ·生长调节剂的影响 | 第16页 |
| ·低温处理 | 第16页 |
| ·发育途径 | 第16-17页 |
| ·原生质体培养 | 第17页 |
| ·离体根、叶培养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 ·研究材料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 ·消毒处理 | 第18页 |
| ·茎段培养 | 第18-19页 |
| ·启动培养 | 第18页 |
| ·茎芽增殖培养 | 第18-19页 |
| ·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 | 第19-20页 |
| ·叶龄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19页 |
| ·接入叶片不同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19-20页 |
| ·2,4-D、KT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0页 |
| ·培养条件 | 第20页 |
| ·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1-32页 |
| ·茎段初始培养 | 第21-23页 |
| ·0.1%HgCl_2的不同处理时间对外植体污染率和萌芽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室内采样时期的不同对外植体的污染率的影响 | 第21页 |
| ·室外采样时期的不同对外植体的污染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 ·不同采样时期对外植体污染率的影响 | 第22页 |
| ·基本培养基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 | 第22-23页 |
| ·茎芽增殖培养 | 第23-29页 |
| ·6-BA、KT茎芽增殖及伸长生长的影响 | 第23-24页 |
| ·改良MS培养基对茎芽增殖及伸长生长的影响 | 第24-26页 |
| ·6-BA与IBA组合对茎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 ·不同GA_3浓度对茎芽伸长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 ·不同氮源比例对茎芽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叶片愈伤组织诱导 | 第29-32页 |
| ·叶片成熟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叶片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0页 |
| ·2,4-D、KT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32-34页 |
| ·外植体的选取 | 第32页 |
| ·外植体对污染率的影响 | 第32页 |
| ·基本培养基对组培结果的影响 | 第32页 |
| ·生长调节剂在芽增殖及伸长生长方面的作用 | 第32-33页 |
| ·不同的氮源对茎芽的影响 | 第33页 |
| ·大扁杏组织培养的前景及存在问题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34-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 附表1 | 第41-42页 |
| 附录1 | 第42-43页 |
| 附图 | 第43-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