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铁路配电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 第8-10页 |
·铁路配电所主接线图 | 第8-10页 |
·铁路配电系统的特点 | 第10页 |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运行方式的特点 | 第10-11页 |
·青藏铁路配电系统概况 | 第11页 |
·铁路配电系统保护测控装置的现状 | 第11-13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3-14页 |
第2章 超长距离供电线路故障定位的原理与仿真 | 第14-34页 |
·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 | 第14-24页 |
·模型一 --初步判断故障点位置 | 第14-17页 |
·模型二 --C段故障的定位 | 第17-20页 |
·模型三 --D段故障的定位 | 第20-22页 |
·模型四 --A段故障的定位 | 第22-23页 |
·故障定位方案的实现 | 第23-24页 |
·故障定位原理的仿真 | 第24-34页 |
·超长线路特点与供电系统模型 | 第24-28页 |
·故障定位仿真 | 第28-32页 |
·不同长度供电线路故障定位的仿真 | 第32-34页 |
第3章 保护测控装置的保护原理与配置 | 第34-60页 |
·基本保护配置 | 第34-40页 |
·带低压启动的电流保护 | 第34-35页 |
·合闸后加速保护 | 第35-36页 |
·过负荷保护 | 第36-37页 |
·零序过电压保护 | 第37页 |
·自闭贯通线路的低电压保护 | 第37-38页 |
·负序电流保护 | 第38-39页 |
·基于线路阻抗角变化的保护 | 第39-40页 |
·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 | 第40-48页 |
·馈线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 | 第41-42页 |
·自闭贯通线路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 | 第42-43页 |
·自闭贯通线路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 第43-45页 |
·简易母线保护 | 第45-46页 |
·故障段判别 | 第46-48页 |
·超长距离供电运行方式下稳态短路计算 | 第48-51页 |
·超长距离供电运行方式下保护动作仿真 | 第51-60页 |
·基本故障仿真 | 第52-53页 |
·存在过渡电阻情况下的故障仿真 | 第53-54页 |
·故障分量的仿真 | 第54-57页 |
·不同负荷和功率因数情况下末端故障时故障分量的仿真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保护与测控功能的实现 | 第60-85页 |
·交流和信号插件的设计 | 第60-64页 |
·电源模块 | 第60-61页 |
·模拟量输入模块 | 第61页 |
·出口模块 | 第61-64页 |
·保护测控插件的设计 | 第64-71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64-66页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66-69页 |
·开入量输入/输出模块 | 第69-70页 |
·通信模块 | 第70-71页 |
·软件开发工具概述 | 第71页 |
·保护算法 | 第71-75页 |
·傅立叶算法 | 第73-74页 |
·改进傅立叶算法 | 第74-75页 |
·频率测量算法 | 第75-78页 |
·各保护测控功能实现 | 第78-85页 |
·主程序和中断程序 | 第78-79页 |
·带低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 | 第79-80页 |
·低电压保护 | 第80-81页 |
·重合闸元件 | 第81-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