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目前的“分期付款买卖”
前言 | 第1-9页 |
第一部分 分期付款买卖的既有理论 | 第9-17页 |
一、 关于分期付款买卖 | 第9-11页 |
(一) 定义 | 第9页 |
(二) 特征 | 第9-10页 |
(三) 分期付款买卖存在的风险 | 第10页 |
(四) 分期付款买卖的风险化解 | 第10-11页 |
二、 关于分期付款买卖中的所有权保留制度 | 第11-17页 |
(一) 所有权保留制度的定义 | 第11-12页 |
(二) 所有权保留制度及其合理性分析 | 第12-14页 |
(三) 所有权保留的制度风险 | 第14-16页 |
(四) 我国现行所有权保留制度立法中的缺陷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我国目前“分期付款买卖”的实例 | 第17-29页 |
一、 商品房“分期付款”买卖实例 | 第17-21页 |
(一) 买卖的过程 | 第17-18页 |
(二) 相关合同的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三) 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 第21页 |
二、 机动车“分期付款”买卖实例 | 第21-24页 |
(一) 买卖的过程 | 第22-23页 |
(二) 贷款合同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三) 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 第24页 |
三、 一般消费品的信贷消费实例 | 第24-26页 |
(一) 操作过程 | 第24-25页 |
(二) 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 第25-26页 |
四、 我国“分期付款买卖”实例法律关系分析 | 第26-29页 |
第三部分 既有理论与现实买卖实例的关系 | 第29-35页 |
一、 “三合一”方式所借用的分期付款方式的形式 | 第29-30页 |
二、 “三合一”方式的经济功能 | 第30-32页 |
三、 “三合一”方式的法律功能 | 第32-34页 |
(一) 强化了债的信用 | 第32页 |
(二) 便于资金融通 | 第32-33页 |
(三) 发挥物的效用 | 第33-34页 |
四、 “三合一”方式的缺陷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书目 | 第36-37页 |
附件: 相关合同书复印件 | 第3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