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与综述 | 第1-10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7-8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8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8-10页 |
第2章 持久层技术知识综述 | 第10-26页 |
·统一对象标识符OID | 第10-12页 |
·OID的定义 | 第10页 |
·OID的分配策略 | 第10-12页 |
·对象关系到关系数据库的映射方法 | 第12-17页 |
·概述 | 第12-13页 |
·对象到关系的常用映射方法 | 第13-16页 |
·关系数据库常用技术分析 | 第16-17页 |
·J2EE平台概述 | 第17-23页 |
·J2EE的产生 | 第17-18页 |
·J2EE的优点 | 第18页 |
·J2EE构架 | 第18-19页 |
·J2EE组件技术 | 第19-20页 |
·J2EE平台的服务 | 第20-22页 |
·J2EE的通信技术 | 第22-23页 |
·软件开发过程 | 第23-25页 |
·即兴开发方法 | 第23页 |
·瀑布法 | 第23页 |
·迭代法 | 第23-24页 |
·RUP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 第24页 |
·XP (Extreme Programming)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持久性框架总体分析 | 第26-40页 |
·框架的定义 | 第26页 |
·建立持久性框架的意义 | 第26-27页 |
·持久性框架的开发方法 | 第27-28页 |
·从仓库管理系统到持久性框架的映射 | 第28-30页 |
·持久化框架的软件体系结构 | 第30-35页 |
·持久性框架的架构组成原则 | 第35-36页 |
·持久性框架的主要设计模式 | 第36-38页 |
·数据访问对象模式(Data Access Object) | 第36-37页 |
·值对象模式(Value Object) | 第37-38页 |
·服务定位器模式(Service Locator) | 第38页 |
·基于XML的元数据文件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持久性框架设计策略 | 第40-64页 |
·概述 | 第40-43页 |
·持久层外观 | 第43页 |
·OID生成器 | 第43-45页 |
·Service定位器 | 第45-47页 |
·元数据管理模块 | 第47-52页 |
·Query管理器 | 第52-53页 |
·DAO | 第53-57页 |
·VO | 第57-61页 |
·值列表处理器 | 第61-62页 |
·持久性框架的事务和安全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