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15页 |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 第9-12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 前人研究现状和成果 | 第10-11页 |
三、 两个重要概念--自由贸易区和电子商务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和创新 | 第12-15页 |
一、 论文的思路和结构 | 第13页 |
二、 文章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 | 第15-32页 |
第一节 电子商务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互动影响 | 第15-19页 |
一、 互动影响之一--经济全球化 | 第15-16页 |
二、 互动影响之二--国际贸易的促进 | 第16-17页 |
三、 互动影响之三--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组 | 第17-18页 |
四、 互动影响之四--新兴行业的产生 | 第18页 |
五、 互动影响之五--要素禀赋的新要求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交易费用理论---电子商务运行机理探析 | 第19-21页 |
一、 交易费用内涵 | 第19-20页 |
二、 信息成本分析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理论探析 | 第21-32页 |
一、 协同发展理论探析 | 第21-23页 |
二、 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中竞争优势及其应用 | 第23-29页 |
三、 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中新要素禀赋及应用 | 第29-32页 |
第三章 中国、东盟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第32-43页 |
第一节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 第32-37页 |
一、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 | 第32-33页 |
二、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 第33-37页 |
三、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 | 第37页 |
第二节 东盟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 第37-43页 |
一、 典型代表-新加坡、马来西亚 | 第38-40页 |
二、 东盟共同的电子商务政策措施 | 第40-43页 |
第四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框架 | 第43-64页 |
第一节 中国-东盟自由区电子商务合作构想 | 第43-48页 |
一、 构想参考:欧盟电子商务合作 | 第43-44页 |
二、 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 | 第44-46页 |
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合作构想 | 第46-48页 |
第二节 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 | 第48-52页 |
一、 电子商务贸易自由化 | 第48-49页 |
二、 电子商务投资自由化 | 第49-52页 |
第三节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 第52-57页 |
一、 网络基础设施 | 第52-53页 |
二、 网络安全系统 | 第53-55页 |
三、 物流配送系统 | 第55页 |
四、 电子支付系统 | 第55-57页 |
第四节 电子商务法律环境建设 | 第57-59页 |
一、 电子商务立法原则 | 第57-58页 |
二、 电子商务法律内容 | 第58-59页 |
第五节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交流 | 第59-61页 |
一、 人才培养和交流的必要性 | 第59页 |
二、 人才培养和交流的政策措施 | 第59-61页 |
第六节 企业微观环境的建设 | 第61-64页 |
一、 企业信息化战略选择 | 第61-63页 |
二、 企业信息化措施选择 | 第63-64页 |
主要的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