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6页 |
1.2 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6-7页 |
1.2.1 项目后评价的界定 | 第6-7页 |
1.2.2 社会效益后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7页 |
1.3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的意义 | 第7-8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7-8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8页 |
1.4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的研究内容 | 第8-10页 |
第二章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确定 | 第10-14页 |
2.1 农网建设项目的特点 | 第10-11页 |
2.2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的原则 | 第11页 |
2.3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方法思路的确定 | 第11-14页 |
2.3.1 社会效益的主要评价方法 | 第11-12页 |
2.3.1.1 定量化研究 | 第11-12页 |
2.3.1.2 侧重于定性分析的社会分析 | 第12页 |
2.3.2 社会效益综合评价方法 | 第12页 |
2.3.3 本文的评价方法思路 | 第12-14页 |
第三章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4-32页 |
3.1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的步骤 | 第14页 |
3.2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4-17页 |
3.2.1 充分深入的调查研究 | 第14-15页 |
3.2.2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5页 |
3.2.3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 | 第15-17页 |
3.3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的预测模型 | 第17-22页 |
3.3.1 大量典型抽样调查,为预测模型作准备 | 第17页 |
3.3.2 预测模型的分析 | 第17-18页 |
3.3.2.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17页 |
3.3.2.2 农村环境分析 | 第17-18页 |
3.3.2.3 指标数据趋势分析 | 第18页 |
3.3.3 自适应趋势模拟预测模型 | 第18-22页 |
3.3.3.1 主要的趋势预测模型 | 第19-22页 |
3.3.3.2 预测步骤 | 第22页 |
3.4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定量指标的隶属度模型 | 第22-28页 |
3.4.1 定量指标评价值的确定 | 第23页 |
3.4.2 样本县定量指标特性分析 | 第23-24页 |
3.4.3 隶属函数的确定 | 第24-27页 |
3.4.4 隶属度的评语设置 | 第27-28页 |
3.5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28-29页 |
3.5.1 模糊统计的一般方法 | 第28页 |
3.5.2 模糊统计方法在社会效益定性指标量化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3.6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模糊综合评价 | 第29-32页 |
3.6.1 模糊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 | 第29-30页 |
3.6.2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案例研究——蠡县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 | 第32-39页 |
4.1 蠡县县情及网改情况介绍 | 第32页 |
4.1.1 蠡县基本情况 | 第32页 |
4.1.2 蠡县“两改一同价”情况 | 第32页 |
4.2 评价所需数据资料的获取 | 第32-33页 |
4.3 蠡县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 | 第33-3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48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