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1.1 并联机构雕刻机的意义 | 第8-9页 |
1.2 并联机构的提出、特点及应用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并联机床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1.3.1 并联机床的应用研究 | 第10-11页 |
1.3.2 并联机构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3 并联机床的发展趋势 | 第13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其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两种两自由度平面并联平台机构 | 第15-18页 |
2.1 概述 | 第15-16页 |
2.2 2(?)RR平台机构和2R(?)R平台机构 | 第16-18页 |
第三章 2(?)RR平台和2R(?)R平台的运动学分析 | 第18-36页 |
3.1 平台的位置分析 | 第18-22页 |
3.1.1 2-(?)RR型平台位置分析 | 第18-21页 |
3.1.2 2-R(?)R型平台位置分析 | 第21-22页 |
3.2 平台的雅可比矩阵和奇异分析 | 第22-27页 |
3.2.1 2(?)RR平台 | 第23-26页 |
3.2.1.1 速度方程 | 第23页 |
3.2.1.2 奇异分析 | 第23-25页 |
3.2.1.3 给出奇异点的解析表达式 | 第25-26页 |
3.2.2 2-R(?)R平台 | 第26-27页 |
3.3 两种平台的工作空间分析 | 第27-31页 |
3.3.1 2-(?)RR型平台 | 第28-30页 |
3.3.1.1 确定平台的工作空间 | 第28页 |
3.3.1.2 影响平台工作空间形状、大小及存在性的因素 | 第28-30页 |
3.3.2 2-R(?)R型平台 | 第30-31页 |
3.3.2.1 平台的工作空间形状 | 第30-31页 |
3.3.2.2 影响平台工作空间形状及大小的因素 | 第31页 |
3.4 示例 | 第31-36页 |
3.4.1 2(?)RR平台 | 第31-34页 |
3.4.2 2R(?)R平台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用VC++6.0对平台进行运动仿真 | 第36-47页 |
4.1 概述 | 第36页 |
4.2 仿真软件开发工具VC++6.0及OpenGL简介 | 第36-38页 |
4.2.1 VC++6.0 | 第36-37页 |
4.2.2 OpenGL | 第37-38页 |
4.3 仿真软件的整体规划 | 第38-41页 |
4.3.1 用户控制模块 | 第38-39页 |
4.3.2 基本参数设置模块 | 第39-40页 |
4.3.3 工作空间仿真模块 | 第40页 |
4.3.4 工作加工仿真模块 | 第40-41页 |
4.4 基本类和函数分析 | 第41-45页 |
4.4.1 MFC单文档应用程序框架 | 第41-42页 |
4.4.2 基本绘图类 | 第42-45页 |
4.4.3 其他类 | 第45页 |
4.5 仿真软件的进一步扩展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用ADAMS对平台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47-69页 |
5.1 ADAMS软件包简介 | 第47-53页 |
5.1.1 引言 | 第47-49页 |
5.1.1.1 ADAMS的主要组件 | 第47-48页 |
5.1.1.2 用ADAMS仿真分析的步骤 | 第48-49页 |
5.1.2 ADAMS的建模功能 | 第49-50页 |
5.1.2.1 ADAMS中的零件 | 第49页 |
5.1.2.2 给零件施加约束和运动 | 第49-50页 |
5.1.2.3 给零件施加作用力 | 第50页 |
5.1.3 ADAMS的分析功能 | 第50-53页 |
5.1.3.1 ADAMS中的测量 | 第50-51页 |
5.1.3.2 使用数据单元和系统单元 | 第51页 |
5.1.3.3 用ADAMS进行仿真 | 第51-52页 |
5.1.3.4 模型参数化 | 第52页 |
5.1.3.5 对模型进行参数分析 | 第52-53页 |
5.2 2(?)RR型平面并联平台的建模与分析 | 第53-69页 |
5.2.1 引言 | 第53-54页 |
5.2.2 2(?)RR平台的几何建模 | 第54页 |
5.2.3 对2(?)RR型平面并联平台的运动学仿真分析 | 第54-57页 |
5.2.3.1 位置分析 | 第55页 |
5.2.3.2 速度分析 | 第55-56页 |
5.2.3.3 加速度分析 | 第56-57页 |
5.2.4 2(?)RR平台的参数化建模与设计 | 第57-58页 |
5.2.5 2(?)RR平台的参数化分析 | 第58-65页 |
5.2.6 2(?)RR平台的动力学分析 | 第65-69页 |
5.2.6.1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动力学建模 | 第65-66页 |
5.2.6.2 仿真结果 | 第66-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