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管理模式研究

1 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第1-34页
   ·选题背景第13-14页
   ·水文水资源研究进展第14-23页
     ·现代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第14-17页
     ·地理水文学研究第17-18页
     ·生态水文学研究第18-19页
     ·水利工程与水资源管理第19-20页
     ·环境用水/生态用水与生态环境用水(需水)研究第20-21页
     ·生态贫水研究第21-23页
   ·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进展第23页
   ·生态环境建设实践进展第23-25页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存在问题第25-26页
   ·本文研究思路第26-30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30-34页
2 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特征第34-54页
   ·径流贫水化第34-42页
     ·区域水资源评价指标第34-36页
     ·径流贫水化第36-39页
     ·径流变化周期分析--无定河为例第39-42页
     ·小结第42页
   ·土壤贫水化第42-54页
     ·黄土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壤水库第43-47页
     ·农田土壤干燥化第47-49页
     ·经济林地土壤干燥化第49-50页
     ·人工生态林地土壤干燥化第50-53页
     ·小结第53-54页
3 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成因第54-100页
   ·气候暖干化第54-66页
     ·气候变化趋势第54-56页
     ·气候变化的聚类分析第56-63页
     ·气候变化与地表径流量关系第63-65页
     ·小结第65-66页
   ·水土保持贫水化第66-86页
     ·水土流失程度实测数据分析第67-76页
     ·典型村水土流失程度实证分析第76-82页
     ·水土保持与贫水化及水土保持目标第82-86页
     ·小结第86页
   ·生态贫水化第86-96页
     ·“水态破坏”与生态建设(破坏)第87-90页
     ·生态建设与产流变化第90-93页
     ·自然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第93-95页
     ·小结第95-96页
   ·经济贫水化第96-100页
     ·石油开发第96页
     ·煤炭开发第96-97页
     ·人体水汇第97页
     ·生活用水第97-99页
     ·小结第99-100页
4 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程度评价第100-128页
   ·贫水化的提出第100-102页
     ·贫水化的不同理解第100-101页
     ·关于生态贫水化第101-102页
   ·建立生态贫水水分平衡关系的理论基础第102-108页
     ·水分平衡(循环)原理第102-103页
     ·生态/环境用水第103-104页
     ·水资源评价第104-105页
     ·生态用水第105-106页
     ·研究生态贫水化的出发点第106-107页
     ·建立生态贫水水分平衡关系的思路第107-108页
   ·生态贫水量(度)计算方法设计第108-118页
     ·生态贫水量(度)及特点第108-116页
     ·生态贫水原因初步判断第116-118页
     ·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第118页
   ·典型小流域生态贫水程度比较第118-122页
   ·生态贫水化综合评价第122-123页
     ·评价模式第122-123页
     ·评价结果第123页
   ·区域贫水化程度评价第123-126页
     ·区域贫水化程度评价模型第123-124页
     ·90年代区域贫水度的判定第124-125页
     ·1999年年度贫水度的判定第125页
     ·年度贫水化程度变化趋势第125-126页
   ·小结第126-128页
5 生态贫水化的生态管理模式第128-171页
   ·生态购买的经济学基础第128-134页
     ·社会福利博弈第128-130页
     ·负所得税第130-132页
     ·购买性支出与政府采购第132-133页
     ·稀缺资源影子价格判断第133-134页
   ·生态购买设计第134-171页
     ·关于购买第134-136页
     ·陕甘宁老区实施生态购买工程的必要性第136-144页
     ·生态购买的可行性第144-156页
     ·生态购买的准备第156-162页
     ·生态购买的经费设计第162-168页
     ·操作办法第168-169页
     ·小结第169-171页
6 结论第171-174页
   ·资料与野外工作情况第171页
   ·主要研究内容小结第171-172页
   ·主要创新性成果总结第172-173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73-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88页
致谢第188-189页
附: 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工作第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HLA的鱼雷武器系统分布交互仿真研究
下一篇:超高层筒中筒建筑上部结构的原位测试与施工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