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一、 研究的题目及其背景概述 | 第11-22页 |
1 、 课题界定 | 第11-14页 |
2 、 研究的原因 | 第14-17页 |
3 、 研究的目标与方案设计 | 第17-22页 |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研究设计的概念架构 | 第18-20页 |
·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途径、研究工具 | 第20-21页 |
·研究的困难与疑虑 | 第21-22页 |
二、 Z校教师管理现状--我的反思 | 第22-31页 |
1 、 Z校教师管理现状的一般描述 | 第22-26页 |
·“考分”就是生命 | 第22-24页 |
·校长、教师、老百姓心中的好学校 | 第24-26页 |
2 、 我作为Z校教师一员的切身感受--职业史研究 | 第26-31页 |
·生涯发展中的我与描述者的我 | 第26页 |
·生活中的我与工作中的我沉重的脚步--我的一天实录 | 第26-29页 |
·自发的我与自觉的我 | 第29-31页 |
三、 一种“下位式”视角的问卷调查 | 第31-47页 |
1 、 所欲揭示的问题与问卷设计 | 第31-32页 |
2 、 问卷子样本的分类统计及其结果 | 第32-33页 |
3 、 一种“下位”的视角:教师管理分析 | 第33-45页 |
·教师对校长管理的体验 | 第33-36页 |
·对学校给予教师发展机会的职业体验 | 第36-40页 |
·教师对职业的态度 | 第40-41页 |
·教师的人际关系 | 第41-42页 |
·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及教师对社会认可其工作的体验 | 第42-43页 |
·教师对工作压力的体验 | 第43-44页 |
·教师对教学环境和条件的满意感 | 第44-45页 |
4 、 小结 | 第45-47页 |
四、 用“质的方法”来研究教师的职业体验 | 第47-62页 |
1 、 关键事件中采用“质的方法”的理由 | 第47页 |
2 、 案例:对校长的访谈和对教师的访谈 | 第47-60页 |
·关于教师上班时间的管理及管理下教师的体验 | 第47-51页 |
·教师在学校决策中体会到冷漠 | 第51-52页 |
·关于教师的评价 | 第52-58页 |
·民主的空间有多大 | 第58-59页 |
·我们的收入与付出相等吗 | 第59-60页 |
3 小结 | 第60-62页 |
五、 国内外“教师管理”理论的启示 | 第62-68页 |
1 、 国内的关于“教师管理”研究的视角 | 第62-63页 |
2 、 “需求”理论所揭示的人性管理原理 | 第63-66页 |
3 、 后现代管理理论的中心之一--人的体验 | 第66-68页 |
六、 人性管理的模式构建与对策建议 | 第68-78页 |
1 、 学校组织目标与教师需求的分析 | 第68-69页 |
2 、 学校领导管理策略的“伦理化”开发 | 第69-75页 |
·策略的法治化与伦理化 | 第69-70页 |
·教师管理的伦理激励 | 第70-73页 |
·从定量到定性的管理 | 第73-74页 |
·“点亮人性的光辉”“共创繁荣和幸福” | 第74-75页 |
3 、 “共同愿景”式的学校文化环境设置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 第81-86页 |
后记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