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港(站)、机场及其技术管理论文--航空港(站)、机场论文

关于首都机场扩容的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2页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意义第10-12页
第2章 首都机场现状和冲突分析第12-17页
   ·北京地区航空运输需求第12页
   ·首都机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12-14页
     ·首都机场近几年航空器起降架次第12-13页
     ·首都机场航班正常性对比第13-14页
   ·北京终端区空域第14-17页
     ·北京终端区内机场分布第14-15页
     ·北京终端区内军用机场与首都机场的矛盾冲突第15-16页
     ·北京终端区走廊结构规定第16-17页
第3章 首都机场目前进离场程序的优化第17-25页
   ·飞行程序的结构第17-19页
     ·进场航线第18页
     ·离场程序第18-19页
   ·程序设计时导航设施的布局第19-20页
   ·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第20页
   ·飞行程序在民用航空中的地位和作用第20-21页
     ·飞行程序在民用航空中的地位第20-21页
     ·飞行程序在民用航空中的作用第21页
   ·优化飞行程序设计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第21-22页
   ·雷达引导的管制规则第22页
   ·首都机场进离场程序的优化建议第22-25页
     ·首都机场现行进离场程序第22页
     ·首都机场进离场程序优化第22-25页
第4章 雷达管制条件下平行跑道运行的容量分析第25-36页
   ·平行跑道运行的适用条件和间隔标准第25-28页
     ·独立运行平行跑道的适用条件和间隔标准第25-27页
     ·相关运行平行跑道的适用条件和间隔标准第27页
     ·分开运行平行跑道的适用条件和间隔标准第27-28页
   ·雷达管制条件下平行跑道的容量分析第28-36页
     ·平行跑道进场容量分析第28-33页
     ·平行跑道离场容量分析第33-34页
     ·平行跑道运行的最大容量分析第34-36页
第5章 首都机场平行跑道独立运行的飞行程序第36-45页
   ·平行跑道独立运行时的程序及管制要求第36-37页
   ·双平行跑道同时仪表着陆系统(ILS)进近的程序要求第37-38页
   ·双平行跑道独立运行参考程序第38-43页
     ·36号跑道参考程序第38-40页
     ·18号跑道参考程序第40-43页
   ·首都机场独立运行设施和管制要求第43页
   ·航班大面积延误时空管中心的应急处置措施第43-45页
第6章 北京地区终端区空域规划第45-58页
   ·北京终端区与美国纽约终端区对比第45-46页
   ·北京终端区规划方案第46-58页
     ·北京终端区导航设施规划方案第46-47页
     ·终端区空中走廊规划方案第47-49页
     ·北京市禁区规划方案第49-50页
     ·北京终端区管制规划方案第50-51页
     ·终端区飞行程序和飞行方法规划方案第51页
     ·终端区可设制飞行过渡区第51-52页
     ·终端区等待空域的规划方案第52页
     ·北京终端区规划后首都机场独立运行程序第52-57页
     ·优先着陆方案第57-58页
结论与建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1第64-71页
附录2第71-75页
附录3第75-7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学材料折射率的干涉测量技术研究
下一篇:甘肃徽县预防农村室内空气污染健康教育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