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10页 |
第2章 企业的融资结构与企业的治理结构 | 第10-26页 |
2.1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及其产生 | 第10-14页 |
2.2 现代公司融资模式与治理结构的对应关系 | 第14-20页 |
2.2.1 融资模式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关系分析 | 第15-17页 |
2.2.2 公司融资模式与治理结构的三重对应关系分析 | 第17-20页 |
2.3 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的目标一致性 | 第20-21页 |
2.4 发达国家两种融资模式的选择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 第21-26页 |
2.4.1 英美的融资模式及其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 | 第21-22页 |
2.4.2 日德的融资模式及其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 | 第22-23页 |
2.4.3 两种融资模式对应的治理结构的趋同化 | 第23-26页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 | 第26-39页 |
3.1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一般理论 | 第26-31页 |
3.1.1 股权融资方式下的公司治理 | 第26-27页 |
3.1.2 股东控制权或股东干预的失灵情况 | 第27-29页 |
3.1.3 股权结构的适度性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理论分析 | 第29-31页 |
3.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的英美模式与日德模式比较 | 第31-35页 |
3.2.1 融资结构的比较 | 第31-32页 |
3.2.2 股权结构的比较 | 第32-33页 |
3.2.3 治理结构的比较 | 第33-35页 |
3.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第35-39页 |
3.3.1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 | 第35-37页 |
3.3.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分析 | 第37-39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债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第39-49页 |
4.1 债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第39-43页 |
4.1.1 债务的财务效应 | 第39-40页 |
4.1.2 债权的治理效应 | 第40-42页 |
4.1.3 债权的治理方式 | 第42-43页 |
4.2 债权在公司治理中的两种作用模式及其比较 | 第43-45页 |
4.3 我国上市公司债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第45-49页 |
4.3.1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与上市公司治理 | 第45-48页 |
4.3.2 银行与上市公司治理 | 第48-49页 |
第5章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改善公司治理的资本结构基础 | 第49-61页 |
5.1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充分发挥股权在公司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 第49-57页 |
5.1.1 国有股减持 | 第49-53页 |
5.1.2 增加法人持股的比重 | 第53页 |
5.1.3 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 | 第53-55页 |
5.1.4 适度推行职工持股计划 | 第55-56页 |
5.1.5 实行经理期权制度 | 第56-57页 |
5.2 优化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结构,充分发挥债权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 第57-61页 |
5.2.1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 第57-58页 |
5.2.2 加强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 第58-61页 |
注释 | 第61-6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