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电机保护仪的研制
1 绪论 | 第1-11页 |
1.1 开发电机监测保护系统的意义 | 第7-8页 |
1.2 电机监测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8-9页 |
1.2.1 电机监测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8页 |
1.2.2 电机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8-9页 |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9-11页 |
2 系统简介 | 第11-13页 |
2.1 系统概述 | 第11页 |
2.2 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 第11页 |
2.3 系统的特点 | 第11-13页 |
3 电机故障诊断技术 | 第13-18页 |
3.1 概述 | 第13页 |
3.2 电机故障诊断技术的特点 | 第13-14页 |
3.3 电机诊断技术 | 第14页 |
3.4 诊断技术中的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 | 第14-15页 |
3.5 电机状态监测 | 第15-17页 |
3.5.1 电机监测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3.5.2 电机状态监测系统的模式 | 第16-17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17-18页 |
4 智能型电机保护仪的设计 | 第18-42页 |
4.1 概述 | 第18-19页 |
4.1.1 仪器的发展 | 第18页 |
4.1.2 智能仪器的特点 | 第18-19页 |
4.2 微处理器的选择 | 第19-23页 |
4.2.1 微处理器的选择依据 | 第19-20页 |
4.2.2 性能特点 | 第20页 |
4.2.3 引脚配置图 | 第20-21页 |
4.2.4 引脚线定义 | 第21-23页 |
4.3 电源模块的设计 | 第23-24页 |
4.4 模拟信号转换数字信号 | 第24-28页 |
4.4.1 传感器的选择 | 第25-26页 |
4.4.2 信号的滤波 | 第26-27页 |
4.4.3 A/D转换器原理 | 第27页 |
4.4.4 设定电流调节与电路模块 | 第27-28页 |
4.5 动态液晶显示模块的设计 | 第28-33页 |
4.5.1 概述 | 第28页 |
4.5.2 指令系统 | 第28-31页 |
4.5.3 时序及工作原理 | 第31页 |
4.5.4 接口电路设计 | 第31-33页 |
4.6 故障数据存储模块的设计 | 第33-40页 |
4.6.1 概述 | 第33页 |
4.6.2 数据存储芯片的特点 | 第33-34页 |
4.6.3 数据存储芯片的外型 | 第34-35页 |
4.6.4 数据存储芯片的工作原理 | 第35-39页 |
4.6.5 接口电路设计 | 第39-40页 |
4.6.6 电池供电测故障原理 | 第40页 |
4.7 漏电电路模块的设计 | 第40-41页 |
4.8 本章小节 | 第41-42页 |
5 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 第42-51页 |
5.1 干扰问题的重要性 | 第42页 |
5.2 干扰的来源、分类及传递方式 | 第42-45页 |
5.2.1 噪声来源 | 第43页 |
5.2.2 干扰的分类 | 第43页 |
5.2.3 干扰的传递方式 | 第43页 |
5.2.4 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 | 第43-45页 |
5.3 噪声干扰抑制技术的基本思想 | 第45-46页 |
5.4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46-48页 |
5.5 软件的抗干扰设计 | 第48-50页 |
5.5.1 软件陷阱 | 第48-49页 |
5.5.2 MCU口线刷新 | 第49页 |
5.5.3 数字滤波技术 | 第49-50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50-51页 |
6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1-62页 |
6.1 概述 | 第51页 |
6.2 单片机软件设计 | 第51-56页 |
6.2.1 概述 | 第51-52页 |
6.2.2 主程序框图 | 第52页 |
6.2.3 故障判别子程序框图 | 第52-54页 |
6.2.4 系统的软件地址分配 | 第54页 |
6.2.5 数据存储软件设计 | 第54-56页 |
6.3 单片机的软件算法 | 第56-61页 |
6.4 软件运行的环境 | 第61页 |
6.5 本章小节 | 第61-62页 |
7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2-65页 |
7.1 故障种类及判据 | 第62-63页 |
7.2 现场试验分析 | 第63-64页 |
7.3 本章小节 | 第64-65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所获奖励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