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44页 |
0 前言 | 第44-4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45-67页 |
1.1 超细粉碎设备综述 | 第45-62页 |
1.1.1 高压辊磨机 | 第45-50页 |
1.1.2 惯性圆锥破碎机 | 第50-52页 |
1.1.3 冲击式破碎机 | 第52-58页 |
1.1.4 WF—水冲圆锥破碎机 | 第58页 |
1.1.5 其它超细破碎设备 | 第58-62页 |
1.2 破碎机破碎矿石的施力方式 | 第62-64页 |
1.2.1 破碎机的施力方式 | 第62-63页 |
1.2.2 自循环超细粉碎机的施力方式 | 第63-64页 |
1.3 超细粉碎设备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64-65页 |
1.4 论文题目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及研究的内容 | 第65-67页 |
1.4.1 论文题目的提出 | 第65页 |
1.4.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65-66页 |
1.4.3 研究的内容 | 第66-67页 |
2 中压料层破碎理论研究 | 第67-86页 |
2.1 矿块在压力作用下的破裂过程 | 第67-70页 |
2.1.1 压力在矿块内的传递 | 第67-68页 |
2.1.2 压力作用下矿块的变形 | 第68-69页 |
2.1.3 压力作用下矿块中裂纹的产生 | 第69页 |
2.1.4 外力取消后矿块的形为 | 第69-70页 |
2.2 压力强度与新生表面积的关系 | 第70-72页 |
2.2.1 高压连续作用下新生表面积的产生 | 第70-71页 |
2.2.2 中压间歇作用下新生表面积的产生 | 第71-72页 |
2.3 压力强度对破碎能耗的影响 | 第72-74页 |
2.3.1 高压持续作用下矿石破碎的能量利用率 | 第72页 |
2.3.2 中压间歇作用下矿石破碎的能量利用率 | 第72-73页 |
2.3.3 能量利用率与施力体几何体形状及通道收缩率的关系 | 第73-74页 |
2.4 不同压力强度的破碎设备 | 第74-76页 |
2.4.1 高压辊磨机 | 第74-75页 |
2.4.2 自循环超细粉碎机 | 第75-76页 |
2.5 自循环超细粉碎机内矿石的运动规律 | 第76-78页 |
2.5.1 矿石在自循环超细粉碎机中的圆周速度 | 第76-77页 |
2.5.2 矿石在自循环超细粉碎机中运动的轴向平均速度 | 第77页 |
2.5.3 自循环超细粉碎机的处理能力计算 | 第77-78页 |
2.6 自循环超细粉碎机和高压辊磨机的啮角计算 | 第78-82页 |
2.7 自循环超细粉碎机中粒群的压缩破碎过程 | 第82-84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3 试样及试验研究方法 | 第86-88页 |
3.1 试样 | 第86-87页 |
3.1.1 钒钛磁铁矿矿样 | 第86页 |
3.1.2 低品位铂钯硫化矿矿样 | 第86-87页 |
3.2 试验设备及研究方法 | 第87-88页 |
3.2.1 设备 | 第87页 |
3.2.2 试验方法 | 第87-88页 |
4 试验及工业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88-116页 |
4.1 自循环超细粉碎试验结果 | 第88-97页 |
4.2 自循环超细粉碎试验结果分析讨论 | 第97-113页 |
4.2.1 破碎压力对超细粉碎的影响 | 第97-100页 |
4.2.2 小辊筒转速对超细粉碎的影响 | 第100-106页 |
4.2.3 排矿间隙对超细粉碎的影响 | 第106-110页 |
4.2.4 给矿量对超细粉碎的影响 | 第110-113页 |
4.3 实验室型颚式破碎机的对比试验 | 第113-11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5 自循环超细粉碎机碎矿粒度特性及功耗规律研究 | 第116-120页 |
5.1 粉碎产品粒度特性及功耗经验公式 | 第116-117页 |
5.2 自循环超细粉碎机粉碎产品的粒度特性及功耗规律 | 第117-120页 |
6 结论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奖励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