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发光材料芳香胺类聚合物的酶催化合成及性能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 第一章 酶及酶催化应 | 第9-15页 | 
| §1.1 酶和过氧化物酶 | 第9-11页 | 
| §1.2 酶催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1.3 HRP在聚合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1.3.1 酚类聚合 | 第12页 | 
| §1.3.2 芳香胺类聚合 | 第12-13页 | 
| §1.3.3 烯类聚合 | 第13页 | 
| §1.3.4 羟基苯甲酸类衍生物聚合 | 第13-14页 | 
| §1.4 结论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 §2.1 有机物及金属配合物发光原理 | 第15-17页 | 
| §2.1.1 有机物发光 | 第15页 | 
| §2.1.2 金属配合物发光 | 第15-16页 | 
| §2.1.3 有机物结构与发光关系 | 第16-17页 | 
| §2.2 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2.2.1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 | 第17-18页 | 
| §2.2.2 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 | 第18-19页 | 
| §2.2.3 金属络合物发光材料 | 第19页 | 
| §2.3 应用背景 | 第19-21页 | 
| §2.3.1 荧光材料 | 第19页 | 
| §2.3.2 荧光增白剂 | 第19-20页 | 
| §2.3.3 荧光染料和荧光颜料 | 第20页 | 
| §2.3.4 激光染料 | 第20页 | 
| §2.3.5 荧光分析 | 第20页 | 
| §2.3.6 显示器件材料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立题背景,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1-24页 | 
| 第二部分 酶催化聚合反应 | 第24-50页 | 
| 第四章 碱性品红的酶促聚合 | 第24-32页 | 
| §4.1 试剂 | 第25-26页 | 
| §4.2 仪器 | 第26页 | 
| §4.3 碱性品红的酶促聚合 | 第26-27页 | 
| §4.3.1 磷酸盐缓冲液的配制 | 第26页 | 
| §4.3.2 单体的合成 | 第26-27页 | 
| §4.3.3 聚合 | 第27页 |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 §4.4.1 聚碱性品红的结构表征 | 第27-30页 | 
| §4.4.2 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第30页 | 
| §4.5 以碱性品红为底物进行的条件优化 | 第30-32页 | 
| §4.5.1 酶催化剂浓度的影响 | 第30页 | 
| §4.5.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0-31页 | 
| §4.5.3 过氧化氢用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第五章 DSD酸的酶促聚合 | 第32-36页 | 
| §5.1 试剂与仪器 | 第32-33页 | 
| §5.2 DSD酸的酶促聚合 | 第33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 §5.3.1 聚DSD酸的结构与表征 | 第33-36页 | 
| 第六章 4,4’-联萘二胺的酶促聚合 | 第36-41页 | 
| §6.1 试剂 | 第37页 | 
| §6.2 4,4’-联萘二胺的酶促聚合 | 第37页 |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 §6.3.1 聚4,4’-联萘二胺的结构表征 | 第37-40页 | 
| §6.3.2 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第40-41页 | 
| 第七章 对氨基苯乙酮的酶促聚合 | 第41-45页 | 
| §7.1 试剂 | 第41页 | 
| §7.2 对氨基苯乙酮的酶促聚合 | 第41-42页 |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 §7.3.1 聚对氨基苯乙酮的结构表征 | 第42-44页 | 
| §7.3.2 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第44-45页 | 
| 第八章 2,4-二氨基甲苯的酶促聚合 | 第45-50页 | 
| §8.1 试剂和仪器 | 第45页 | 
| §8.2 2,4-二氨基甲苯的酶促聚合 | 第45页 | 
| §8.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 §8.3.1 聚2,4-二氨基甲苯的结构表征 | 第46-48页 | 
| §8.3.2 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第48-49页 | 
| §8.4 其它单体的酶催化聚合 | 第49-50页 | 
| 第三部分 性能表征 | 第50-70页 | 
| 第九章 聚合物热性能及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50-59页 | 
| §9.1 仪器 | 第50页 | 
| §9.2 热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0-56页 | 
| §9.3 循环伏安曲线的测定 | 第56-59页 | 
| 第十章 聚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表征 | 第59-64页 | 
| §10.1 仪器 | 第59页 | 
| §10.2 聚合物的激发和光致发光光谱测定 | 第59页 | 
| §10.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4页 | 
| §10.3.1 聚碱性品红的光致发光 | 第59-60页 | 
| §10.3.2 聚DSD酸的光致发光 | 第60-61页 | 
| §10.3.3 聚4,4’-联萘胺的光致发光 | 第61-62页 | 
| §10.3.4 聚对氨基苯乙酮的光致发光 | 第62页 | 
| §10.3.5 聚2,4-二氨基甲苯的光致发光 | 第62-64页 | 
| 第十一章 聚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 第64-70页 | 
| §11.1 仪器 | 第64页 | 
| §11.2 聚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 第64-70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Papers and works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