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15页 |
1 试验设计与分组 | 第11页 |
2 饲养管理 | 第11页 |
3 生长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11-12页 |
3.1 试验期平均日增重 | 第12页 |
3.2 背膘厚 | 第12页 |
3.3 其它各项活体和胴体指标 | 第12页 |
4 血浆样本的采集 | 第12页 |
5 酶活性的测定及方法 | 第12页 |
6 血浆蛋白质(酶)多态性检测 | 第12-13页 |
7 统计方法 | 第13-15页 |
7.1 肥育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13页 |
7.2 血浆蛋白质(酶)多态性的统计方法 | 第13页 |
7.3 血浆蛋白质(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分析 | 第13-14页 |
7.4 血浆酶活性与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分析 | 第14-1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5-25页 |
1 生长速度与饲料转化率 | 第15页 |
2 胴体性状 | 第15-16页 |
3 胴体组成 | 第16页 |
4 肉质性状 | 第16-17页 |
5 不同杂交品种猪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 第17-19页 |
5.1 各位点基因型频率及其方值 | 第17-18页 |
5.2 各位点等位基因频率 | 第18-19页 |
5.3 平均基因杂合度及其抽样误差 | 第19页 |
6 血浆蛋白质(酶)多样性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 第19-22页 |
6.1 模型效应的方差分析 | 第19-21页 |
6.2 模型效应的估计与血浆蛋白质(酶)位点遗传标记的筛选 | 第21-22页 |
7 血浆酶活性对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分析 | 第22-25页 |
7.1 血浆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 第22页 |
7.2 血浆酶活性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22-23页 |
7.3 血浆酶活性对生长和胴体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23页 |
7.4 血浆酶活性对生长和胴体性状模型效应估计与检验 | 第23-25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25-28页 |
1 关于PIC配套系组合与杜长大杂交肥育对比试验 | 第25-26页 |
2 关于血浆蛋白质(酶)多态性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关系 | 第26页 |
3 关于血浆酶活性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关系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附图Ⅰ 血浆蛋白(酶)电泳模式图 | 第31-32页 |
附图Ⅱ 血浆蛋白(酶)电泳图谱 | 第32-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