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6页 |
一、引言 | 第14页 |
二、豆类 | 第14-25页 |
(一) 豆类(食用豆类)分类 | 第15页 |
(二) 豆类状况 | 第15-25页 |
三、豆类胰蛋白酶抑制子 | 第25-30页 |
(一) 豆类胰蛋白酶抑制子对人类利用豆类蛋白质的影响 | 第25-26页 |
(二) 豆类胰蛋白酶抑制子的存在状况 | 第26-28页 |
(三)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四) 胰蛋白酶抑制子钝化酶 | 第29-30页 |
四、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30页 |
五、展望 | 第30-31页 |
六、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第二章 微生物酶水解抑制子研究 | 第36-61页 |
一、引言 | 第36-37页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7-48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37-40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40-48页 |
三、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一) 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PTI和STI的结果 | 第48-49页 |
(二) 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PTI反应条件的研究结果 | 第49-54页 |
(三) 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STI反应条件的研究结果 | 第54-58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58页 |
五、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第三章 水解抑制子微生物酶的酶学特性及固定化研究 | 第61-83页 |
一、引言 | 第61页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1-70页 |
(一)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1-64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64-70页 |
三、结果与讨论 | 第70-80页 |
(一) 水解抑制子微生物酶的酶学特性及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 | 第70-74页 |
(二) 钝化抑制子微生物酶的固定化研究结果 | 第74-80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80页 |
五、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第四章 萌发绿豆和大豆中水解抑制子酶的研究 | 第83-100页 |
一、引言 | 第83-87页 |
(一) 绿豆 | 第83-85页 |
(二) 大豆 | 第85-86页 |
(三) 本章研究主要目的 | 第86-87页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7-92页 |
(一)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87-89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89-92页 |
三、结果与讨论 | 第92-96页 |
(一) 绿豆最适发芽时间的确定 | 第92-93页 |
(二) 提取绿豆粗酶所用缓冲液的最适pH值 | 第93-94页 |
(三) 大豆最适发芽时间的确定 | 第94页 |
(四) 提取发芽大豆粗酶所用缓冲液的最适pH值 | 第94-95页 |
(五) 发芽绿豆和大豆粗酶液降解STI的研究结果 | 第95-96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五、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第五章 发芽绿豆中水解抑制子酶的纯化 | 第100-116页 |
一、引言 | 第100页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00-106页 |
(一)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00-102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102-106页 |
三、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3页 |
(一) 发芽绿豆中水解抑制子酶的提取纯化 | 第106-111页 |
(二) 蛋白质浓度、酶活、纯度鉴定及分子量测定 | 第111-113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五、参考文献 | 第114-116页 |
第六章 绿豆芽酶的酶学特性及固定化研究 | 第116-139页 |
一、引言 | 第116页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16-124页 |
(一)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16-118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118-124页 |
三、结果与讨论 | 第124-136页 |
(一) 绿豆芽酶水解STI反应条件的研究结果 | 第124-128页 |
(二) 绿豆芽酶的稳定性研究结果 | 第128-129页 |
(三) 绿豆芽酶催化降解STI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结果 | 第129-130页 |
(四) 绿豆芽酶水解改性抑制子的研究结果 | 第130-131页 |
(五) 绿豆芽酶水解脱脂大豆粉的研究结果 | 第131-132页 |
(六) 绿豆芽酶的固定化研究结果 | 第132-136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五、参考文献 | 第137-13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2页 |
一、结论 | 第139-140页 |
二、展望 | 第140-142页 |
附录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