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武器工业论文--火箭、导弹论文--导弹论文--制导与控制论文

旋转弹头变质心机动控制、制导系统的研究和仿真

第一章 绪论第1-17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弹头机动控制的必要性第10-11页
  1.1.2 弹头机动控制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1.3 对弹头气动舵机动控制方案的思考第12页
 1.2 弹头变质心机动控制第12-14页
  1.2.1 弹头变质心机动控制的优越性第12-13页
  1.2.2 弹头变质心机动控制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4-17页
  1.3.1 本文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本文工作的主要贡献第15-17页
第二章 变质心旋转弹头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第17-37页
 2.1 概述第17-18页
 2.2 旋转弹头六自由度运动模型的建立第18-33页
  2.2.1 几种基本坐标系的定义第18页
  2.2.2 拉格朗日方法简介第18-19页
  2.2.3 变质心旋转弹头在垂直平面内运动的模型第19-22页
  2.2.4 变质心旋转弹头在空间的运动模型第22-30页
  2.2.5 广义力求解第30-33页
 2.3 变质心旋转弹头运动方程仿真分析第33-37页
  2.3.1 数字仿真模型的设计第33页
  2.3.2 仿真分析第33-35页
  2.3.3 变质心旋转弹头简化角运动力学方程第35-37页
第三章 旋转弹头的控制系统设计第37-57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旋转弹头控制机理研究第37-41页
 3.3 旋转弹头单通道控制特点第41-44页
 3.4 旋转弹头稳定回路设计第44-57页
  3.4.1 弹体数学模型第44-48页
  3.4.2 PID在旋转弹头稳定回路设计中的应用第48-51页
  3.4.3 稳定回路设计要求第51页
  3.4.4 PID参数设计方法第51-53页
  3.4.5 稳定回路仿真第53-57页
第四章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设计第57-72页
 4.1 模型参考自适应第57-61页
  4.1.1 PID控制器中存在的问题第57-58页
  4.1.2 模型参考自适应第58-61页
   4.1.2.1 简介第58-59页
   4.1.2.2 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第59-61页
 4.2 模型参考自适应的工程应用第61-72页
  4.2.1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在旋转弹头中应用的鲁棒性第61-66页
   4.2.1.1 问题的提出第61-62页
   4.2.1.2 自适应系统鲁棒性的证明第62-66页
  4.2.2 鲁棒自适应控制的实现第66-72页
第五章 旋转弹头制导系统的研究第72-87页
 5.1 引言第72-73页
 5.2 程序飞行弹道第73-77页
  5.2.1 概述第73页
  5.2.2 铅垂平面机动弹道的设计方法第73-77页
 5.3 最优制导律的研究第77-87页
  5.3.1 概述第77页
  5.3.2 在半速度坐标系列写运动方程第77-78页
  5.3.3 最优导引方程第78页
  5.3.4 弹头与目标相对运动方程第78-79页
  5.3.5 俯冲平面内最优导引控制规律第79-84页
  5.3.6 剩余时间T_g的估计第84-87页
第六章 变质心旋转机动弹头的基本结构方案设计第87-103页
 6.1 变质心机动弹头气动外形和执行机构的研究第87-92页
  6.1.1 变质心机动弹头的气动外形选择与分析第87-89页
  6.1.2 变质心执行机构的设计第89-91页
  6.1.3 变质心执行机构控制器的设计第91-92页
 6.2 变质心机动弹头的滚转共振问题第92-100页
  6.2.1 旋转弹头滚转共振的分析第92-98页
  6.2.2 变质心机动弹头滚转共振问题的预防方案第98-100页
 6.3 变质心机动弹头滚动通道的控制第100-103页
  6.3.1 高压气瓶滚控系统方案第101页
  6.3.2 斜装舵滚控系统方案第101-103页
第七章 变质心旋转机动弹头六自由度仿真第103-110页
 7.1 仿真程序设计第103页
 7.2 变质心旋转机动弹头控制、制导系统的结构图第103-105页
 7.3 仿真结果第105-108页
 7.4 仿真分析第108-110页
第八章 结束语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8页
致  谢第118-11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第119-1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受奖励第120-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票智能预测决策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子空间系统辨识方法及其在复杂结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