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心电信号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情绪判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创新点 | 第19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小波变换的理论基础 | 第21-37页 |
·引言 | 第21页 |
·从傅立叶变换到小波变换 | 第21-23页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23-28页 |
·连续小波基函数 | 第23-25页 |
·连续小波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 第25-27页 |
·连续小波变换的逆变换 | 第27-28页 |
·离散小波变换 | 第28-31页 |
·位移的离散化方法 | 第28-30页 |
·离散小波变换的逆变换 | 第30-31页 |
·多分辨率分析 | 第31-34页 |
·尺度函数与尺度空间 | 第31-32页 |
·多分辨率分析概念 | 第32页 |
·小波函数与小波空间 | 第32-33页 |
·正交小波变换与多分辨率分析 | 第33-34页 |
·Mallat 算法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智能服装心电信号的采集与噪声分析 | 第37-47页 |
·引言 | 第37页 |
·心电图的生理学机理及生理意义 | 第37-41页 |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 第37-38页 |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与心电信号的产生机理 | 第38-39页 |
·正常心电图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 第39-41页 |
·智能服装的系统结构 | 第41-43页 |
·智能服装动态心电信号的采集方案 | 第43-45页 |
·智能服装动态心电信号的噪声分析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面向智能服装的动态心电信号基本去噪算法研究 | 第47-61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小波变换的去噪原理 | 第48页 |
·小波基的选取 | 第48-50页 |
·小波分解与重构法在动态心电信号去噪中的应用 | 第50-54页 |
·去噪原理及步骤 | 第50页 |
·小波分解层数的确定 | 第50-51页 |
·小波分解与重构去噪法对动态心电信号的滤波结果及分析 | 第51-54页 |
·小波阈值法在动态心电信号去噪中的应用 | 第54-60页 |
·小波阈值去噪法的原理及步骤 | 第54-55页 |
·小波阈值的选择 | 第55-57页 |
·小波阈值处理方法 | 第57-58页 |
·小波阈值去噪法对动态心电信号的滤波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面向智能服装的动态心电信号综合去噪算法研究 | 第61-74页 |
·引言 | 第61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动态心电信号综合去噪算法 | 第61-64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动态心电综合去噪算法 | 第61-62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动态心电综合去噪算法的滤波结果与分析 | 第62-64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动态心电综合去噪算法的问题分析 | 第64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动态心电自适应滤波算法 | 第64-70页 |
·自适应滤波器工作原理 | 第65-67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动态心电自适应滤波算法 | 第67-68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动态心电自适应滤波算法的滤波结果与分析 | 第68-70页 |
·各种去噪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70-72页 |
·去噪性能的评价标准 | 第70-71页 |
·去噪性能的分析比较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面向智能服装的人体情绪判别 | 第74-89页 |
·引言 | 第74页 |
·心电信号采集 | 第74-76页 |
·心电信号预处理 | 第76-77页 |
·心电信号波形检测 | 第77-78页 |
·QRS 波群检测 | 第77页 |
·P 波与 T 波的检测 | 第77-78页 |
·心电信号时域特征的提取与选择 | 第78-81页 |
·心电信号的时域特征提取 | 第79页 |
·心电信号特征参数的选择 | 第79-81页 |
·支持向量机理论 | 第81-85页 |
·支持向量机 | 第81-83页 |
·核函数的选取 | 第83-84页 |
·多类模式分类方法 | 第84-85页 |
·面向智能服装的情绪判别系统 | 第85-86页 |
·情绪判别系统的评价标准 | 第86-87页 |
·心电特征选择对情绪判别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87-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总结 | 第89页 |
·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