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三都湾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的关系研究

中文目录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英文摘要第9-12页
1 前言第12-20页
   ·三都湾概况第14页
   ·赤潮的成因与危害第14-17页
     ·赤潮的成因第15-16页
     ·赤潮的危害第16-17页
   ·赤潮的生态学作用第17-18页
     ·对水环境的生态学作用第17页
     ·对水生生物的生态学作用第17页
     ·对人类的生态学作用第17-18页
     ·制约渔业经济的发展第18页
   ·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第18-19页
     ·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国内现有工作基础第18-19页
     ·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第19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4页
   ·主要材料第20-22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0页
     ·主要玻璃器皿第20-21页
     ·主要试剂第21-22页
     ·试验用水第22页
     ·试验样品第22页
     ·微孔滤膜第22页
   ·试验方法第22-24页
     ·监测站位布设第22页
     ·监测时间确定第22页
     ·监测频率第22-23页
     ·水质常规监测项目参数选择第23页
     ·监测指标分析方法第23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23-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42页
   ·三都湾海域环境状况第24-34页
     ·海水中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第24-28页
     ·赤潮生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变化第28-33页
     ·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第33-34页
   ·三都湾外海区的赤潮监测情况第34-35页
     ·水环境状况第34页
     ·赤潮生物检测的种类与密度第34-35页
   ·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的相关性第35-42页
     ·季节性关系第35页
     ·三都湾海域主要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相关性第35-42页
4 讨论第42-45页
   ·三都湾海域环境现状第42-43页
     ·三都湾海域目前尚不具备形成"内源性"赤潮第42页
     ·三都湾海域未受"外源性"赤潮影响第42页
     ·湾顶区水域已趋于富营养化态势第42-43页
   ·三都湾海域环境敏感因子及其指示意义第43-45页
     ·pH值、溶解氧、溶解氧饱和度、COD和叶绿素α的一般环境意义第43-44页
     ·pH值、溶解氧、溶解氧饱和度、COD和叶绿素α对赤潮指示意义第44页
     ·对赤潮的认识第44-45页
5 结论与展望第45-48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45-46页
   ·创新之处第46-47页
   ·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录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55页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在研项目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硝化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UV/纳米TiO2/O3协同降解水溶液中有机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