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 绪论 | 第8-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1. 选题来源 | 第8-9页 |
2. 选题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 研究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 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 劳动观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解读 | 第14-20页 |
(一) 劳动观教育理论溯源 | 第14-17页 |
1. 劳动与劳动观 | 第14-15页 |
2. 劳动观教育基本理论解析 | 第15-17页 |
(二) 劳动观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就业实践的相关性分析 | 第17-20页 |
1. 劳动观教育有利于形成正确“三观”指导就业 | 第17-18页 |
2. 劳动观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就业素质 | 第18-20页 |
三、 大学生劳动观缺失现象调查研究 | 第20-29页 |
(一) 近 15 年我国大学生劳动就业走势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二) 大学生劳动观缺失问题实证调查 | 第21-29页 |
1. 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劳动观缺失现象 | 第21-24页 |
2. 大学生择业中劳动观缺失现象 | 第24-26页 |
3. 大学生就业中劳动观缺失现象 | 第26-29页 |
四、 大学生劳动观缺失状况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一) 社会转型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影响 | 第29-30页 |
1. 价值多元化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影响 | 第29页 |
2. 不良舆论炒作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影响 | 第29-30页 |
3. 物质生活富余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影响 | 第30页 |
(二) 学校劳动观教育的欠缺 | 第30-32页 |
1. 教学理念上弱化和忽视劳动观教育 | 第30页 |
2. 教学管理中缺乏科学运行机制 | 第30-31页 |
3. 教学评价中缺乏全面及时考核 | 第31-32页 |
4. 教学实践中劳动观教育时代色彩不强 | 第32页 |
(三) 家庭劳动观教育的偏颇 | 第32-33页 |
1. 轻视体力劳动的传统观念 | 第32-33页 |
2. 重视智育的家庭培养观念 | 第33页 |
3. 家庭溺爱导致家庭劳动观教育失范 | 第33页 |
(四) 大学生劳动观教育自觉性的缺乏 | 第33-35页 |
五、 强化劳动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 第35-46页 |
(一) 社会层面 | 第35-40页 |
1. 加强社会主义劳动观教育理论建设 | 第35-38页 |
2. 搭建劳动观教育制度平台 | 第38-39页 |
3. 营造大学生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 第39-40页 |
(二) 高校教育层面 | 第40-44页 |
1. 突出社会主义劳动观教育重要地位 | 第40-41页 |
2. 建立劳动观教育目标层次 | 第41页 |
3. 细化劳动观教育内容 | 第41-43页 |
4. 完善劳动观教育制度 | 第43-44页 |
(三) 家庭教育层面 | 第44-45页 |
1.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 第44页 |
2. 培养家庭劳动习惯 | 第44-45页 |
(四) 大学生自我认知层面 | 第45-46页 |
1. 增强劳动观教育自觉性积极参与就业 | 第45页 |
2. 提高劳动创新意识实现自主创业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大学生劳动观现状调查问卷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一览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