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生物催化与手性技术概论 | 第7-8页 |
·手性的意义 | 第7页 |
·手性化合物的制备 | 第7-8页 |
·生物法拆分外消旋体制备手性化合物 | 第8-10页 |
·生物法拆分对映体的原理 | 第8-9页 |
·手性化合物拆分应用 | 第9页 |
·酶催化和全细胞催化的比较 | 第9-10页 |
·非水相生物催化 | 第10-11页 |
·微生物法拆分硫辛酸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产品概况 | 第11页 |
·硫辛酸用途及市场概况 | 第11-14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拆分6-羟基-8-氯辛酸乙酯产酶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 第17-25页 |
·前言 | 第1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材料 | 第17-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4页 |
·实验室保藏菌种筛选 | 第21-22页 |
·市售活性干酵母的筛选 | 第22页 |
·土壤中产酶菌株的筛选 | 第22-23页 |
·产酶菌株的初步鉴定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拆分6-羟基-8-氯辛酸乙酯脂肪酶菌种的产酶发酵条件优化 | 第25-32页 |
·前言 | 第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1页 |
·培养基碳源筛选 | 第28页 |
·培养基氮源筛选 | 第28-29页 |
·初始pH 对培养基产酶的影响 | 第29-30页 |
·培养温度对培养基产酶的影响 | 第30-31页 |
·培养时间对培养基产酶的影响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产脂肪酶菌种拆分6-羟基-8-氯辛酸乙酯的转化条件研究 | 第32-40页 |
·前言 | 第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摇床转速对T4 菌株催化拆分6-羟基-8-氯辛酸乙酯反应的影响 | 第34页 |
·反应温度对T4 菌株催化拆分6-羟基-8-氯辛酸乙酯的影响 | 第34-35页 |
·pH 对T4 菌株催化拆分6-羟基-8-氯辛酸乙酯的影响 | 第35-36页 |
·底物浓度对T4 菌株催化拆分6-羟基-8-氯辛酸乙酯的影响 | 第36-37页 |
·添加剂对T4 菌株催化拆分6-羟基-8-氯辛酸乙酯的影响 | 第37页 |
·优化条件下T4 菌株催化拆分6-羟基-8-氯辛酸乙酯的时间进程 | 第37-38页 |
·T4 菌株催化拆分产物(R)-6-羟基-8-氯辛酸乙酯的产物分离提取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T4 菌株催化拆分6-羟基-8-氯辛酸乙酯 | 第40-44页 |
·前言 | 第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材料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有机溶剂的选择 | 第41-42页 |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和水相体系中的拆分反应的比较 | 第42页 |
·水/有机溶剂的相体积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底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一. 主要结论 | 第44页 |
二. 展望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