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4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第8-9页
  2. “留守儿童”的概念第9-10页
  3. 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10页
 (二) 对“品德”、“品德发展”的界定第10-11页
  1. 品德第10-11页
  2. 品德发展第11页
 (三)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 国外“留守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2. 国内农村“留守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3. 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第13-14页
一、农村留守儿童品德现状分析第14-19页
 (一)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的基本情况第14-15页
  1. 农村留守儿童在各项品德评价指标上的得分情况第14页
  2.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各项评价指标的阶段差异比较第14-15页
 (二)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德育基本情况第15-17页
  1.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统计第15-16页
  2.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各项评价指标的家庭结构上的差异比较第16-17页
 (三) 学校德育有关情况第17-19页
  1. 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注不够第17-18页
  2. 学校德育师资质量偏低第18页
  3. 学校德育基础设施极为匮乏第18-19页
二、农村留守儿童品德问题的成因第19-32页
 (一) 家庭德育的缺位第19-22页
  1. 失范的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品德的发展第19页
  2. 家庭德育的缺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品德发展异化第19-21页
  3. 家庭监控机制的弱化导致道德行为的失范第21-22页
 (二) 学校德育薄弱第22-26页
  1. 学校德育的错位第22-24页
  2. 学校德育长效机制的缺乏第24-25页
  3. 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第25-26页
 (三) 社会德育弱化第26-29页
  1. 制度壁垒是形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大背景第26-28页
  2. 传媒正面影响力不足第28-29页
  3. 社会各界关注度高但支持力度有限第29页
 (四) 家庭、学校、社会德育三者脱节第29-32页
  1. 家庭和学校德育之间的疏离第29-30页
  2. 社区德育与家庭、学校德育之间的脱节第30-32页
三、反思与建议第32-47页
 (一) 家庭德育:从缺失走向关爱第32-34页
  1. 提高家长素质,优化教养方式第32-33页
  2. 增加沟通方式,加强亲子关系第33-34页
  3. 改变双亲外出的方式第34页
 (二) 学校德育:多渠道化弱为强第34-40页
  1. 实施生活德育的价值追求第35-37页
  2. 落实学校德育的实效性第37-38页
  3.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第38-40页
 (三) 社会德育:重在关爱和扶持第40-42页
  1. 政府应发挥政策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第40-41页
  2. 切实加强媒体正面宣传引导第41页
  3. 社会广泛参与,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合力第41-42页
 (四) 家庭、学校、社会德育:“三位一体”第42-47页
  1. 加强家庭、学校德育合作第42-43页
  2. 建立农村社区留守儿童德育平台第43-44页
  3. 建构“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第44-47页
四、结束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第51-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省级政府间关系研究
下一篇:洛克社会契约理论的逻辑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