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导论 | 第8-16页 |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8-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0页 |
| 四、拟解决的问题及创新目标 | 第10-11页 |
| 五、预期的创新 | 第11-12页 |
| 六、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6页 |
| 第一章 宗教民族锡克族的形成 | 第16-24页 |
| 一、锡克民族形成的宗教文化背景 | 第16-17页 |
| 二、锡克教的兴起、转型与锡克民族的形成 | 第17-24页 |
| 第二章 锡克民族信仰结构解析 | 第24-60页 |
| 一、锡克教信仰结构的内涵 | 第24-25页 |
| 二、近代锡克教民族主义形成的地理历史前提 | 第25-29页 |
| 三、锡克民族信仰结构的形成 | 第29-42页 |
| 四、锡克民族信仰结构的构成 | 第42-57页 |
| 五、锡克民族信仰结构的特点 | 第57-60页 |
| 第三章 现代锡克教民族主义大转型 | 第60-84页 |
| 一、同期印度社会转型的背景 | 第60-62页 |
| 二、民族主体意识萌动的宗教、社会改革 | 第62-68页 |
| 三、现代锡克教民族主义政党政治转型 | 第68-72页 |
| 四、转型的力量整合及特性、影响 | 第72-78页 |
| 五、大转型的结构:五位复体民族主义 | 第78-84页 |
| 第四章 锡克民族的历史抉择及其影响 | 第84-98页 |
| 一、印度历史总进程与全国局势 | 第84-88页 |
| 二、“卡利斯坦”:博奕、抉择、掣肘与代价 | 第88-94页 |
| 三、语言邦的最终提出 | 第94-96页 |
| 四、国大党的对锡克政策评述 | 第96-98页 |
| 第五章 锡克民族转型的代价分析 | 第98-107页 |
| 一、师尊时代的代价分析 | 第98-100页 |
| 二、独立立国时代的代价分析 | 第100-102页 |
| 三、现代锡克教民族主义时期的代价分析 | 第102-104页 |
| 四、锡克民族信仰结构构成的加载 | 第104-107页 |
| 结语 | 第107-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
| 附录:锡克民族历史结构的宗教民族主义构成人、物载体 | 第112-113页 |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3-114页 |
| 后记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