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9页 |
·鸭瘟病原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鸭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第10页 |
·鸭瘟病毒基因结构与外膜蛋白的研究 | 第10-12页 |
·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鸭瘟病毒诊断方法的研究 | 第13-17页 |
·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19-45页 |
实验一 鸭瘟病毒囊膜糖蛋白gH 的原核表达、纯化和免疫印迹 | 第19-32页 |
·材料 | 第19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19页 |
·生物学试剂 | 第19页 |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置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5页 |
·gH基因的PCR扩增 | 第19-21页 |
·gH 基因的 T 载体克隆 | 第21-22页 |
·表达载体pET_(28)—gH的构建与鉴定 | 第22-24页 |
·重组gH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24页 |
·重组gH 蛋白的变性 Ni-NTA 纯化 | 第24-25页 |
·纯化gH蛋白的浓度测定 | 第25页 |
·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 第25页 |
·结果 | 第25-30页 |
·gH 基因的扩增 | 第25-26页 |
·重组质粒pET_(28)-gH的克隆及鉴定 | 第26-27页 |
·gH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27-29页 |
·纯化gH蛋白的浓度测定 | 第29-30页 |
·重组表达蛋白 Western-blot 检测 | 第30页 |
·讨论 | 第30-32页 |
实验二 gH 蛋白抗原检测 DEV 抗体间接 ELISA 方法的建立 | 第32-45页 |
·材料 | 第32页 |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DEV 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6页 |
·重组gH 蛋白抗原最适包被浓度和抗体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32-33页 |
·抗原包被条件的确定 | 第33页 |
·封闭液的确定 | 第33页 |
·封闭时间的确定 | 第33-34页 |
·血清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34页 |
·酶标二抗工作时间的确定 | 第34页 |
·间接 ELISA 操作程序和结果判定 | 第34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34-35页 |
·敏感性实验 | 第35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5页 |
·ELISA方法的应用 | 第35-36页 |
·结果 | 第36-43页 |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与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36页 |
·重组蛋白抗原包被条件的确定 | 第36-37页 |
·封闭液的确定 | 第37页 |
·封闭时间的确定 | 第37-38页 |
·血清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38-39页 |
·酶标二抗工作时间的确定 | 第39页 |
·接 ELISA 操作程序和结果判定 | 第39-40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40页 |
·敏感性实验 | 第40-41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41-42页 |
·ELISA方法的应用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附录 | 第53-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