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导论 | 第7-27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7-13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理论分析工具及理论目的 | 第13-19页 |
第三节 本文的视角与研究思路的确定 | 第19-27页 |
第一章 一个司法调解个案的生产过程 | 第27-42页 |
第一节 行动者的调解策略与结构中的位置 | 第29-35页 |
第二节 法官与当事人的策略的契合——支配与误识 | 第35-39页 |
第三节 个案的特殊性与一般性 | 第39-42页 |
第二章 调解与审判两种实践方式的逻辑差异与联系 | 第42-52页 |
第一节 法律话语系统与审判的合法性 | 第43-46页 |
第二节 调解中的日常语言的回归以及关系系统的构建 | 第46-50页 |
第三节 同一案件中调解与审判的关联 | 第50-52页 |
第三章 位置与策略——司法调解生产机制的历史重构 | 第52-102页 |
第一节 司法体制改革与调解的合法化策略 | 第53-61页 |
一、现代化范式与世界结构——司法体制改革的结构因素 | 第54-56页 |
二、地方性知识与社会结构——调解存在的结构因素 | 第56-58页 |
三、审判与调解的位置差异与合法化策略 | 第58-61页 |
第二节 调解转向与合法化策略的双重性 | 第61-75页 |
一、调解转向的社会因素——司法权威的下降 | 第62-65页 |
二、调解转向的动力机制——政治与司法的合谋 | 第65-69页 |
三、调解的生产方式 | 第69-71页 |
四、合法化策略与双重结构并存 | 第71-75页 |
第三节 结构的对应性——基层司法与调解 | 第75-81页 |
一、基层司法的位置 | 第76-80页 |
二、基层司法中的调解策略与偏好 | 第80-81页 |
第四节 政治支配与合法化——政治场域之中的司法场域 | 第81-92页 |
一、政治支配的实现方式 | 第82-89页 |
二、政治支配之外的司法场域的历史 | 第89-90页 |
三、合法化问题 | 第90-92页 |
第五节 重建法官的视角 | 第92-102页 |
一、惯习的结构与占位策略的生产 | 第94-97页 |
二、实践逻辑与实用主义思考方式 | 第97-102页 |
第四章 司法调解中的当事人与司法场域 | 第102-126页 |
第一节 意思自治的幻象——司法场域的支配与当事人策略 | 第104-113页 |
一、意思自治与结构上的支配 | 第106-109页 |
二、司法场域当中的当事人策略 | 第109-113页 |
第二节 结构的同源性——当事人与法官调解策略的契合 | 第113-120页 |
一、当事人调解策略的选择机制 | 第113-115页 |
二、法官的调解方案及当事人对法官标准的建构 | 第115-118页 |
三、结构同源性 | 第118-120页 |
第三节 结构支配与合法性 | 第120-126页 |
一、政治场域、司法场域与社会场域在司法调解中的关系 | 第121-122页 |
二、支配循环 | 第122-124页 |
三、支配与合谋——重新回到合法化问题 | 第124-126页 |
尾论 | 第126-142页 |
第一节 社会学的任务与布迪厄的理论意图 | 第126-128页 |
第二节 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 | 第128-133页 |
一、法官的视角与社会学的视角——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差异 | 第128-131页 |
二、布迪厄对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矛盾的解决方案 | 第131-133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理论旨趣的生产及社会科学的政治功能 | 第133-142页 |
一、本文的理论旨趣的生产 | 第134-139页 |
二、科学实践的政治意义 | 第139-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0页 |
附录 1 法庭笔录(根据录音整理) | 第150-164页 |
附录 2 调解协议 | 第164-1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5-166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166-169页 |
Abstract | 第169-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