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环境论文

南京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伦理问题研究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4页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8-9页
  1. 选题依据第8-9页
  2. 研究意义第9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三、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1-14页
  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2页
  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4. 创新点第13-14页
第一章 南京生态城市的生态伦理意蕴第14-18页
 一、 南京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就第14-15页
  1. 生态绿化建设成就第14页
  2. 生态规划建设成就第14-15页
  3. 生态基础设施成就第15页
 二、 南京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伦理意义第15-18页
  1. 突破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视野第16页
  2. 承认并尊重自然的价值第16-17页
  3. 理性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第17页
  4. “自我”转化为“生态自我”第17-18页
第二章 南京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伦理问题第18-24页
 一、 重经济利益轻生态利益第18-20页
 二、 重社会公正轻环境正义第20-21页
  1. 轻视地区层次上的环境正义第20-21页
  2. 忽视群体层次上的环境正义第21页
 三、 重环保宣传轻环保行为第21-22页
 四、 重生态硬件建设轻生态伦理文化建设第22-24页
第三章 南京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伦理问题的成因第24-30页
 一、 生态城市建设的利益观有误第24-25页
 二、 正义观失当第25-26页
 三、 生态问责机制不健全第26-28页
  1. 问责的主体范围狭窄第27页
  2. 事后问责不利于环境保护第27页
  3. 问责的程序不流畅第27-28页
 四、 生态伦理教育不重视第28-30页
  1.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第28-29页
  2.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第29页
  3. 公众重视程度不够第29-30页
第四章 南京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伦理问题的解决途径第30-40页
 一、 加强生态伦理教育,树立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价值观第30-32页
  1. 加强生态伦理的宣传教育第30-31页
  2. 加强生态伦理道德知识教育第31-32页
  3. 加强生态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第32页
  4. 将生态伦理道德与实践相结合第32页
 二、 兼顾社会公正和环境正义,确立生态城市建设的新正义观第32-35页
  1. 兼顾社会公正和环境正义第33页
  2. 保全弱势群体的生态利益第33-34页
  3. 关注代内正义和代际正义第34-35页
 三、 加强生态问责制的落实和督查第35-37页
  1. 拓宽问责的主体范围第35-36页
  2. 加大问责的力度第36页
  3. 完善问责的程序第36-37页
 四.提升生态城市的生态德性第37-40页
  1. 生态道德行为与生态德性第37页
  2. 生态德性的养成第37-38页
  3. 提升生态城市的生态德性,实现“知行合一”第38-40页
结论与展望第40-41页
 一、 结论第40页
 二、 展望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摘要第43-45页
Abstract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吴茱萸碱抑制HepG2细胞STAT3信号通路研究
下一篇: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环境伦理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