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交错桁架体系钢结构的空间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高层交错桁架体系概述 | 第9-10页 |
·高层交错桁架体系及其特点分析 | 第10-15页 |
·高层交错桁架的组成 | 第10页 |
·高层交错桁架体系的特点 | 第10-11页 |
·交错桁架体系理论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空间整体稳定研究现状 | 第15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其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结构稳定性分析理论概述 | 第18-27页 |
·引言 | 第18页 |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第18-20页 |
·线性稳定分析 | 第18-19页 |
·非线性稳定分析 | 第19-20页 |
·钢结构整体稳定分析方法 | 第20-23页 |
·高等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计算长度系数法 | 第22-23页 |
·有限单元法 | 第23页 |
·结构稳定承载力的各种非线性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初始几何缺陷 | 第23-24页 |
·残余应力 | 第24页 |
·二阶效应 | 第24页 |
·弯扭失稳 | 第24-25页 |
·半刚性连接 | 第25页 |
·荷载分布与加载方式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高层交错桁架结构非线性稳定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7-62页 |
·引言 | 第27页 |
·高层交错桁架体系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力学模型 | 第27-55页 |
·大变形下的应变、几何方程和位移的描述 | 第28-37页 |
·大变形问题中的虚位移原理及增量形式的平衡方程 | 第37-40页 |
·高层交错桁架结构几何非线性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0-55页 |
·考虑节点半刚性对三维杆件刚度矩阵的修正 | 第55-59页 |
·半刚性连接类型 | 第56页 |
·半刚性连接模型 | 第56-59页 |
·全过程路径跟踪的计算方法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高层交错桁架整体稳定分析 | 第62-92页 |
·引言 | 第62页 |
·有侧移框架和无侧移框架的概念 | 第62-69页 |
·有侧移失稳和无侧移失稳 | 第62-67页 |
·有侧移框架和无侧移框架 | 第67页 |
·侧向刚性结构和侧向柔性结构 | 第67-69页 |
·交错桁架体系的抗侧刚度 | 第69-73页 |
·柱子承载力与支撑侧向刚度的关系 | 第69-71页 |
·交错桁架结构中桁架的抗侧刚度 | 第71-73页 |
·强、弱支撑交错桁架结构的判断 | 第73-82页 |
·门槛刚度的定义 | 第74-78页 |
·按薄弱层考虑柱子的稳定 | 第78-79页 |
·算例分析 | 第79-82页 |
·高层交错桁架结构体系二阶效应的影响 | 第82-91页 |
·各国规范对结构P-Δ效应的考虑方法 | 第83-87页 |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二阶效应影响因素 | 第87-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高层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空间稳定设计方法研究 | 第92-97页 |
·整体稳定判定准则研究 | 第92-93页 |
·高层交错桁架结构体系二阶效应简化计算研究 | 第93-96页 |
·直接P-Δ分析法 | 第93-94页 |
·算例分析 | 第94-96页 |
·设计条文建议 | 第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和获奖情况 | 第102-103页 |
参与科研情况 | 第102页 |
获奖情况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