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极氧化膜的击穿机制和纳米孔道形成机理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阳极氧化膜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致密型阳极氧化膜的生长和击穿机制 | 第8页 |
·多孔阳极氧化膜纳米孔道的形成机理 | 第8-13页 |
·KHR模型 | 第8-9页 |
·体积膨胀应力模型 | 第9-10页 |
·物质流动模型 | 第10-11页 |
·电子击穿模型 | 第11-12页 |
·电场平衡理论 | 第12-13页 |
·氧气气泡模具理论 | 第13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阳极氧化的实验装置和工艺 | 第15-21页 |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 第15-16页 |
·铝条的预处理 | 第16-18页 |
·传统的预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铝条的化学抛光 | 第17-18页 |
·铝条的电化学抛光 | 第18页 |
·实验装置及流程图 | 第18-19页 |
·阳极氧化电解液 | 第19-21页 |
3 致密型阳极氧化膜的击穿机制 | 第21-34页 |
·电流密度对致密型阳极氧化膜的影响 | 第21-23页 |
·不同电流密度下的v-t曲线分析 | 第21-22页 |
·不同电流密度下阳极氧化膜的形成效率 | 第22-23页 |
·不同电解液种类的v-t曲线分析 | 第23-25页 |
·水溶液中不同电解质下的阳极氧化 | 第23-24页 |
·相同电解质的不同溶剂中阳极氧化对比 | 第24-25页 |
·不同浓度己二酸铵溶液的v-t曲线分析 | 第25-26页 |
·不同气压下己二酸铵乙二醇溶液的v-t曲线分析 | 第26-27页 |
·致密型阳极氧化膜的生长和击穿机制探讨 | 第27-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4 混合型电解液中阳极氧化膜纳米孔道的形成 | 第34-46页 |
·致密型氧化膜与多孔型氧化膜之间的联系 | 第34-35页 |
·混合型电解液中恒流阳极氧化 | 第35-39页 |
·多孔型阳极氧化膜恒流曲线的分析 | 第35-36页 |
·混合液中恒流阳极氧化 | 第36-39页 |
·混合液中恒压阳极氧化 | 第39-43页 |
·多孔型阳极氧化膜恒压曲线的分析 | 第39-40页 |
·混合型电解液中恒压阳极氧化 | 第40-43页 |
·混合型电解液中阳极氧化膜纳米孔道的形成机制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5 弱酸和碱性电解液中阳极氧化膜纳米孔道的形成 | 第46-54页 |
·酸性场致助溶理论 | 第46-49页 |
·弱酸性电解液中制备阳极氧化膜 | 第49-51页 |
·弱碱性电解液中制备阳极氧化膜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低浓度酸性电解液中阳极氧化膜纳米孔道的形成 | 第54-60页 |
·低浓度电解液下长时间阳极氧化 | 第54-55页 |
·低浓度电解液下浓度和孔道大小的关系 | 第55-56页 |
·低浓度电解液下氧化时间和孔道大小的关系 | 第56-57页 |
·低浓度电解液中氧化膜表面孔洞和内部孔道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7 阳极氧化膜内纳米孔道的形成机理 | 第60-71页 |
·电流密度对纳米孔道的影响 | 第60-63页 |
·气压对纳米孔道的影响 | 第63-67页 |
·阳极氧化膜中纳米孔道的形成机理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8 本文结论和创新 | 第71-74页 |
·本文结论 | 第71-73页 |
·本文创新和特色 | 第73页 |
·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