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我国客运专线建设概况 | 第13-14页 |
·轨道交通仿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论文的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8-19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铁路运输系统仿真的原理及方法 | 第21-30页 |
·系统仿真技术概念 | 第21-23页 |
·交通运输系统仿真特点分析 | 第23-25页 |
·交通运输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 | 第23-24页 |
·交通运输系统仿真的作用 | 第24-25页 |
·铁路运输系统仿真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 第25-30页 |
·铁路运输系统仿真模型 | 第25-26页 |
·铁路运输系统仿真的方法和步骤 | 第26-27页 |
·铁路运输系统仿真系统的有效性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客运专线车站作业系统仿真方法研究 | 第30-72页 |
·客运专线始发终到站作业特点 | 第30-44页 |
·始发终到站车站作业内容 | 第30-31页 |
·始发终到站车站作业过程 | 第31-32页 |
·始发终到站车站作业特点 | 第32-33页 |
·客运专线始发终到站旅客列车作业时间的确定 | 第33-44页 |
·客运专线车站作业系统仿真方法 | 第44-46页 |
·基于排队论的车站排队系统 | 第44-45页 |
·基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理论的车站作业系统仿真 | 第45-46页 |
·客运专线车站作业仿真模型 | 第46-63页 |
·始发终到站作业系统中的实体及其属性 | 第47-48页 |
·始发终到站作业系统事件及活动 | 第48-49页 |
·始发终到站作业系统状态的描述 | 第49-53页 |
·始发终到站作业系统仿真模型 | 第53-58页 |
·系统的仿真策略 | 第58-63页 |
·仿真系统中的算法 | 第63-72页 |
·系统仿真算法 | 第63-64页 |
·到发线运用问题 | 第64-65页 |
·进路排列优化模型及算法 | 第65-72页 |
第四章 客运专线车站作业仿真系统的研发 | 第72-84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平台的选择 | 第72-73页 |
·研究方法 | 第72页 |
·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72-73页 |
·仿真系统概述与界面设计 | 第73-78页 |
·仿真系统概述 | 第73-74页 |
·系统界面 | 第74-77页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77-78页 |
·仿真系统算例 | 第78-84页 |
第五章 客运专线车站作业仿真系统的应用 | 第84-99页 |
·客运专线车站能力计算的仿真应用与研究 | 第84-91页 |
·影响客运专线车站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4-85页 |
·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仿真研究 | 第85-88页 |
·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的仿真研究 | 第88-90页 |
·客运专线车站通过能力的一体化计算 | 第90页 |
·系统仿真技术计算车站通过能力方法的特点 | 第90-91页 |
·客运专线车站设备配置的仿真应用与研究 | 第91-99页 |
·咽喉区布置对车站能力影响的仿真分析方法及特点 | 第91-92页 |
·车站到发线数量对车站能力影响的仿真分析方法 | 第92页 |
·列车不均衡到达情况下车站到发线数量与车站能力关系的仿真研究 | 第92-99页 |
结束语 | 第99-102页 |
一、成果及结论 | 第99-100页 |
二、展望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