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球菌、柠檬酸杆菌和芽孢杆菌对鲤鱼前肠粘液的体外粘附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立题背景 | 第11页 |
·鲤鱼肠道及其生活环境菌群组成情况 | 第11-12页 |
·芽孢杆菌和肠球菌的主要作用 | 第12-14页 |
·致病性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对鲤鱼的危害 | 第14-15页 |
·益生菌的主要作用方式 | 第15-16页 |
·代谢产物抑制病原菌 | 第16页 |
·竞争化学物质或能源 | 第16页 |
·竞争粘附位点 | 第16页 |
·刺激机体免疫应答 | 第16页 |
·益生菌粘附实验研究情况 | 第16-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材料 | 第19页 |
·菌株 | 第19页 |
·主要仪器、药品 | 第19页 |
·菌株的分离、纯化 | 第19-20页 |
·分离、纯化 | 第19-20页 |
·细菌活菌数与OD值线性曲线的建立 | 第20页 |
·拮抗实验 | 第20-21页 |
·芽孢杆菌、柠檬酸杆菌和肠球菌的培养 | 第20页 |
·病原菌的培养 | 第20-21页 |
·拮抗试验 | 第21页 |
·耐热实验 | 第21页 |
·菌株的鉴定 | 第21-22页 |
·模板的提取 | 第21页 |
·PCR | 第21-22页 |
·电泳 | 第22页 |
·同位素对细菌的生长影响试验 | 第22页 |
·粘附试验 | 第22-24页 |
·菌种以及培养条件 | 第22页 |
·同位素标记 | 第22-23页 |
·鲤鱼前肠粘液蛋白的制备 | 第23页 |
·粘液中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细菌粘附试验 | 第23页 |
·细菌经修饰后粘附试验 | 第23-24页 |
·粘液经修饰后粘附试验 | 第24页 |
·细菌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粘附试验 | 第24页 |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6页 |
·菌株的分离结果 | 第24-25页 |
·体外拮抗结果 | 第25页 |
·耐热试验结果 | 第25-27页 |
·粘液中蛋白含量 | 第27页 |
·细菌活菌数与OD值线性曲线 | 第27-29页 |
·病原菌活菌数与OD值线性曲线 | 第27-28页 |
·分离菌株活菌数与OD值线性曲线 | 第28-29页 |
·种属鉴定结果 | 第29-31页 |
·同位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菌体对粘液蛋白的直接粘附效果 | 第32页 |
·修饰对益生菌粘附的影响 | 第32-34页 |
·菌体的修饰 | 第32-33页 |
·粘液的修饰 | 第33-34页 |
·异源和同源菌与病原菌相互作用后的粘附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41页 |
·细菌的分离、纯化和命名 | 第36页 |
·细菌的初步筛选与鉴定 | 第36-37页 |
·鱼类粘膜免疫 | 第37-38页 |
·动物肠道粘液的性质和功能 | 第38页 |
·同位素标记 | 第38页 |
·粘附试验效果 | 第38-39页 |
·高碘酸钠和蛋白消化酶的作用 | 第39页 |
·粘附机理 | 第39-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