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胃肿瘤论文

人胃癌裸鼠模型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7页
   ·课题的意义及来源第10-11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LIAF 技术对生物组织自体荧光的探测第11-14页
     ·数据分析方法对光谱的分类第14-15页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5-17页
第一章 荧光的基本原理及生物组织的荧光第17-25页
   ·荧光的基本原理第17-21页
     ·分子的能级结构与分子荧光的产生第17-19页
     ·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第19-20页
     ·研究生物组织的光谱技术第20-21页
   ·生物组织的荧光第21-25页
     ·生物体内的荧光物质第21-22页
     ·生物体内的荧光吸收物质第22页
     ·生物组织荧光特征第22-25页
第二章 光谱信息提取方法第25-30页
   ·光谱预处理第25-26页
     ·平滑第25页
     ·归一化第25-26页
   ·典型光谱的选取第26页
     ·平均光谱的计算第26页
     ·频数直方图第26页
   ·光谱信息提取第26-30页
     ·主成分分析法第26-27页
     ·层次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第27-30页
第三章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系统的搭建第30-36页
   ·系统结构概述第30-31页
   ·光纤探头最佳收集角度与探测距离的确定第31-34页
     ·最佳探测角度θ范围的确定第32-33页
     ·最佳探测距离范围的确定第33-34页
   ·结论第34-36页
第四章 人胃癌裸鼠模型肿瘤组织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的离体探测第36-41页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样本分组及病理检验结果第36-37页
     ·自体荧光检测方法第3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7-40页
     ·各组平均自体荧光光谱第37-39页
     ·原卟啉IX 荧光峰与抑瘤率的关系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第五章 人胃癌裸鼠模型组织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的在体探测第41-55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人胃癌裸鼠模型分组及病理检验结果第41-42页
     ·裸鼠组织的在体光谱采集方法第42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2-54页
     ·腹膜组织的在体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第42-44页
     ·腹膜在体光谱的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第44-48页
     ·腹腔组织的在体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第48-50页
     ·腹腔组织光谱形态信息的主成分分析第50-54页
   ·结论第54-5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8页
   ·工作总结第55-56页
   ·人胃癌裸鼠模型的在体荧光检测的优势与困难第56-57页
   ·今后工作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个人简历第63-64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硫酸多糖916对普伐他汀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
下一篇:Twist调节乳腺癌细胞转移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